近日,在遼寧省大連海洋漁業集團公司基地港--大連灣漁港,人們被剛從北太平洋歸來的“豐3”運輸輪卸下的船員手釣的大魷魚驚呆了:同胴長1.6米,大觸腕掙脫,胴體、頭部連同腕總體長3米,體重50公斤。經捕撈技術人員初步認定,是一種大王魷魚的幼仔,將組織有關專家進一步研究鑒定。目前,國內外尚未制造出有效的漁具對其進行捕撈。
遼漁魷魚釣船隊長年在北太平洋漁場作業,單船和人均產量多年均居全國之首,船員們同魷魚斗智斗勇,練就了過硬的手釣本領。 7月24日,“遼漁847號”在遠離大連4000多千米,東經163°25′、北緯 40°32′的水深5400多米的北太平洋海域進行魷魚釣作業。北京時間上午10時許,輪機長潘日臣利用當值空閑,下線釣魷魚,鉤下到水深366米時,突然魚線急劇下沉,向上拔不動。以他多年的手感判斷,可能是一條大魚。他憑著以往積累的“魚小快撥線,魚大慢拔線”的經驗,慢慢地向上拔,花了10分鐘,才向上拔了100米,累得他汗流俠背。于是他喊來3個人,輪流往上拔,又拔了20分鐘,好不容易才把這條魚拔到水面。突然間,魚噴出一股5米多高的水柱,魚體順勢向后坐,致使掛在小毛鉤上的大觸腕脫落,只剩下小腕鉤在毛鉤上,眼看魚要跑,千鈞一發之際,船員們急中生智,一邊用“操網”兜住魚尾部,防其向后逃遁;一邊用繩打扣套緊魚頸部,4個人齊心協力,終將其拖到甲板上。
在北太平洋海域手釣這么大的魚,迄今國內未見記載。有關人士聞訊要重金購買。遼漁集團總經理許兆濱決定,將其制作標本作為鎮館之寶,珍藏在遼漁展覽館,并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
遼漁魷魚釣船隊長年在北太平洋漁場作業,單船和人均產量多年均居全國之首,船員們同魷魚斗智斗勇,練就了過硬的手釣本領。 7月24日,“遼漁847號”在遠離大連4000多千米,東經163°25′、北緯 40°32′的水深5400多米的北太平洋海域進行魷魚釣作業。北京時間上午10時許,輪機長潘日臣利用當值空閑,下線釣魷魚,鉤下到水深366米時,突然魚線急劇下沉,向上拔不動。以他多年的手感判斷,可能是一條大魚。他憑著以往積累的“魚小快撥線,魚大慢拔線”的經驗,慢慢地向上拔,花了10分鐘,才向上拔了100米,累得他汗流俠背。于是他喊來3個人,輪流往上拔,又拔了20分鐘,好不容易才把這條魚拔到水面。突然間,魚噴出一股5米多高的水柱,魚體順勢向后坐,致使掛在小毛鉤上的大觸腕脫落,只剩下小腕鉤在毛鉤上,眼看魚要跑,千鈞一發之際,船員們急中生智,一邊用“操網”兜住魚尾部,防其向后逃遁;一邊用繩打扣套緊魚頸部,4個人齊心協力,終將其拖到甲板上。
在北太平洋海域手釣這么大的魚,迄今國內未見記載。有關人士聞訊要重金購買。遼漁集團總經理許兆濱決定,將其制作標本作為鎮館之寶,珍藏在遼漁展覽館,并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