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是我國特有的珍貴魚種,生活在長江河口海域,繁殖時期溯長江而上,至四川的合江和屏山一帶產卵。它們是長江中最大的魚,又有“長江魚王”之名。
但說到“珍貴”,則因為它們是一種稀有的活化石。中華鱘最早出現在1.5億年前的中生代,介于軟骨與硬骨魚之間。它的骨骼為軟骨,尾部是歪型尾,全身披有堅硬的骨質鱗,屬于軟骨硬鱗魚類。中華鱘在分類上占有極其重要位,是研究魚類演化的重要參照物。
中華鱘在海洋中要經過10年時間才能達到性成熟,然后它們千里迢迢返回長江產卵。中華鱘每隔2-3年產卵一次,但一次能產100萬粒卵。盡管如此,能夠孵育出的小中華鱘數量卻很低。它們沿河而下,回到海中成長發育,直至成年,才再回老家。
近來長江上游興建了攔江水利工程,阻塞了中華鱘及其他珍貴魚類“回家”的道路。為保護魚中珍品,保護這一活化石,有關方面正在采取積極的解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