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窩是與魚翅、熊掌齊名的山珍海味之一,歷來被人們奉為美食極品。
"燕窩"的制造者是雨燕科的金絲燕。金絲燕因其全身褐色,背部閃耀一絲絲的金光而得名。金絲燕的喉部有一個非常發達的粘液腺體,能分泌大量濃厚而富于膠粘性的唾液,它便是以此為筑巢的主要粘料,將粘液從嘴里吐出,堆積成深2.5厘米~3.5厘米,內徑5.8厘米左右,呈半圓形、有如人耳狀的白色燕窩。
燕窩最初是怎樣被人們發現和食用的呢?傳說在古時候,中爪哇有個名叫沙多羅諾的人,成天異想天開。一天,他看到許多燕子飛到海邊高山的巖洞里去,心想洞里究竟有什么東西引得燕子爭相飛入呢?于是,他懷著好奇心費了好大勁爬上山崖,鉆進巖洞一看,里面除掛滿了燕窩外別無其它。他敲下一個看看,細膩滑潤,十分可愛,便帶了一些回家。起初他還只是覺得好玩,后來又冒出了試吃的念頭,于是,煮了幾個燕窩嘗嘗,竟覺得味道不錯。消息傳開后,當地人都去巖洞里敲燕窩。經長期食用,大家普遍感覺身健氣舒,精力旺盛,這才明白,那些燕窩原來是寶。
現代科學發現,燕窩營養的確豐富,含有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是一種高級補品,不少中醫典籍稱燕窩可以補腎益氣、和中開胃、可止久瀉、益小兒痘疹,能治許多疾病。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言燕窩"味甘淡平,大養肺陰,化痰止咳,補而能清,為調理虛損勞瘵之金藥"。
燕窩有宮燕、毛燕之分。金絲燕第一次筑的窩,純粹是用唾液堆積凝固而成,被稱作"宮燕",質量最好。當第一次筑的窩被人們采去后,金絲燕為了棲身、孵卵,只得再次筑巢。這時,它的唾液已沒有第一次豐富了,便啄下自己身上的絨毛,混和唾液,強凝壁上。當第二次筑的窩又被人們采去了,金絲燕便得第三次筑窩,但它的唾液更不如前二次,絨毛也少了,只能尋覓些纖細而柔軟的植物纖維來湊合。金絲燕第二次以后筑的窩均被長作"毛燕",營養成份比"宮燕"少,還必須剔除雜物方能食用。據說,還有一種"血燕",不僅吐唾液,也吐血,筑的窩呈紅色。實際上,燕子不會吐血,只因巖石是紅的,從巖縫中滲出的水也是紅的,燕窩受紅水的浸潤而呈紅色。由于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因此,紅燕窩的營養價值要比白燕窩高。
燕窩作為餐中珍品,其吃法也很多,如用文火慢慢燉爛,再加入雞肉或鵪鶉蛋之類做湯喝,味道十分鮮美,令人回味無窮;或用椰子冰糖燉燕窩做甜食吃,也非常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