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屬】為薔薇科植物梅的果實。
【別名】梅實、酸梅、春梅。(果實將成熟時采摘,其色青綠,稱為青梅。青梅經煙熏烤或置籠內蒸后,其色烏黑,稱為烏梅)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酸;入肝、脾、肺、大腸經。
【功效主治】斂肺澀腸,除煩,生津止渴,殺蟲安蛔,止血。主治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等病癥。
【營養成分】每100克果實含水分91.1克,蛋白質0.9克,脂肪O.9克,碳水化合物5.2克,熱量33千卡,粗纖維1.0克,灰分0.9克,鈣11毫克,磷36毫克,鐵1.8毫克,鉀424毫克。另含檸檬酸、琥珀酸、谷甾醇、蠟樣物質及齊墩果酸樣物質。
【食療作用】
1.廣譜抗菌 實驗證明,烏梅水煎液(1∶1)對炭疽桿菌、白喉和類白喉桿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皆有抑制作用,對大腸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腸內致病菌也有效。其乙醇浸液對一些革蘭陽性和陰性細菌,及人型結核桿菌均有顯著
抗菌作用。烏梅水煎液在試管內對須瘡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小芽孢菌等致病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2.抗過敏 烏梅(1:1)水煎劑及其合劑能減少豚鼠蛋白性休克的動物死亡數,對離體兔腸也有明顯抑制作用,證明烏梅可以抗蛋白質過敏。
3.促進膽汁分泌烏梅能夠使膽囊收縮,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為治療膽道蛔蟲癥之良藥。
4.解暑生津梅果肉含有較多的鉀,用烏梅制作的酸梅湯,可防止汗出太多引起的低鉀現象,如倦怠、乏力、嗜題等,是清涼解暑生津的良品。
5.防癌抗癌 烏梅體外試驗對人體子宮頸癌JTC-26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常食梅肉可以防癌抗癌,益壽延年。
【保健食譜】
1.糖漬青梅 鮮青梅5000克,白糖1000克,、食鹽、明礬各適量。先將青梅用清水略洗,去雜質及小石形成的果實;梅置盆中,加人食鹽和明礬,用適量清水拌勻,待青梅顏色轉黃后撈出;青梅逐個刺上10~15個孔眼,用清水再泡6小時左右,瀝干水分;將青梅倒瓦盆中,加人砂糖攪拌均勻,待糖溶解后,糖漬,每隔兩天檢查l次,上下翻動,逐步加糖,待糖液濃度呈飽和狀態即可。本食品具有生津止渴,澀腸止痢的功效。適用于煩渴,心神不安,消渴,腸炎,痢疾等病癥。
2.烏梅粥烏梅15~20克,粳米100克,紅棗3枚,冰糖適量。先取烏梅洗凈,加水2O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取其汁;再加人粳米、紅棗、冰糖,加水600毫升左右,煮為稠粥,早、晚溫熱服食。此粥具有生津止渴,澀腸止瀉,安蛔止痛的功效。適用于治療久瀉久痢,便血尿血,夏季煩渴多飲,以及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腸炎等病癥。
3.烏梅虎杖蜜烏梅250克,虎杖500克,蜂蜜1000毫升。將烏梅、虎杖洗凈,加清水(以浸沒為度)浸泡1小時;置大瓦罐內,小火慢煎約1小時,煎至約剩下一大碗湯液時,濾出頭汁,再加水三大碗,煎至大半碗湯液時,濾出二汁,棄渣;將頭汁、二汁與蜂蜜一起倒人大砂鍋內,小火煎沸5分鐘后離火,冷卻裝瓶蓋緊。每日2次,每次1匙,飯后開水沖服。3個月為一療程。此蜜具有消炎止痛,利膽解毒,促進膽汁分泌的功效。適用于慢性膽囊炎患者服食,作為輔助治療食品,夏季天氣炎熱時此方最宜。
4.醋浸烏梅棗烏梅SO克,黑棗10OO一克,陳醋一大碗。先將烏梅放人醋液中浸泡3天;3天后將黑棗也放人醋液中,與烏梅一同浸泡4天,每天翻拌2~3次;l周后,將烏梅、黑棗連同醋液,一起倒人砂鍋內,用小火將醋汁燒至快干時離火;取黑棗及余汁盛人瓷盆,棄烏梅。每日2~3次,每次食棗2~3只。此方具有健脾柔肝,斂肺澀腸,解毒止血的功效。適用于兒童肛門脫出,反復發作,頑固難愈,兼有便血者。常食甚效。
5.青梅酒青梅30克,黃酒100毫升。青梅洗凈與酒一同時放人瓷杯中,隔水蒸20分鐘。每次服20毫升,每日2次。此酒具有理氣止痛,消食止泄的功效。適用于消化不良性泄瀉及急性胃腸炎等病癥。
【注意事項】梅子味極酸,多食易損齒。胃酸過多者不宜食,外感咳嗽、濕熱瀉痢等邪盛者亦忌用。
【文獻選錄】
《食療本草》:‘嚎破水漬,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亂心腹不安,及痢疾。治瘧方多用之。”
《本草綱目》:“斂肺澀腸,治久痢,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 《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諸血癥,自汗,口燥咽干。” 《本草拾遺》:“去疾,去瘧瘴,止渴調中,除冷痢,止吐逆。”
【文化頎賞】
唐·杜牧。《初春舟次》:“蒲根水暖雁初下,梅經香寒蜂未知。”
宋·王安石。《西江月·紅梅》:“梅紅微嫌淡佇,天教薄與胭脂。真妃初出華清池,酒人瓊姬半醉。東閣詩情易動,高樓玉管休吹。北人渾作杏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清·王士禎!抖鹉兴惋L雨梅戲占為謝》:“吳中五月梅黃雨,想象千年舶棹風。珍重遺來看軟齒,不須將醋浸曹公。”
成語典故:三國時期,魏兵南下,行軍途中,天氣太熱,無處找水,人人口干舌燥,渴不堪言。曹操即對眾將士說,前邊不遠有梅林,將士們聽說后,想起梅的酸味,口水禁不住淌了出來。也由此,“吳人謂梅子為曹公”,“望梅止渴”之成語亦由是而出。
歷史傳說:據《書經·說命篇》記載,殷高宗任命傳說做宰相時,曾鼓勵他說:“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即希望他要象做菜離不了的鹽和梅(古時鹽、梅并稱,是廚房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一樣,成為國家最為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