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花卉由于原產地水分環境上的差異,具有不同的需水要求,適宜生長的環境條件也不盡相同,并在形態和生理結構上形成了不同的適應方式。如原產美洲荒漠地帶的仙人掌類植物,為了適應當地降水極其稀少的干燥環境,減少水分蒸發,葉片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強烈退化變小,變成針刺狀,并有很厚的角質和蠟層覆蓋,因而有利于保持體內的水分不被蒸發,即使接連幾年不予供水,照樣還能頑強地生存下去。而大多數來自暖濕地帶的常綠花卉,由于葉大而薄,組織柔嫩,且無致密厚實的蠟層和角質層保護,氣孔又經常處于開放狀態,使水分的蒸騰量很大,因而對莖葉類器官水分的貯存甚為不利,為了維持植株體內的水分平衡,就需要經常供給充足的水分。
根據花卉需水習性和對不同水分環境的適應能力,常見花卉分為以下幾種:
1.水生花卉它們必須在水中生長。其營養器官擁有高度發達的通氣組織,能源源不斷地輸送氧氣,這類花卉如荷花、睡蓮、石菖蒲等。
2.濕生花卉它們能生長在水分經常飽和的土壤上或空氣濕度高的環境下,有較大的抗澇能力。這類花卉如水仙、花蘆、蕨類、龜背竹、旱傘草、海芋、廣東萬年青、何氏鳳仙、鴨跖草等,由于葉大而薄、柔嫩多汁、角質層薄、蠟層不顯,根系表淺且分枝較少,在干旱低濕的環境中往往姿色不佳,甚或死亡,適宜在水分供應充足而又十分潮濕的環境中生長。在養護中應掌握寧濕勿干的澆水原則。
3.中生花卉適宜在土壤濕潤而又排水良好的條件下生長,過干和過濕的環境對其生長都不利,其耐旱性能介于旱生和濕生之間,隨種類和品種不同而有一定差異。如桂花、白玉蘭、海棠花等就較耐旱,而臘梅、夾竹桃、迎春等較為耐濕,所以在水分管理上不能完全一樣,一般可保持60%的土壤含水量。而喜歡土壤濕度較低、空氣濕度較高的花卉,在養護時應不斷向空中噴霧或加大周圍地面的濕度。
4.旱生花卉它們大多原產在干旱的荒漠地帶,形成了適應干燥氣候生態環境的獨特的形態結構,如小葉型或葉退化,或氣孔下陷,或莖肉質化,具有發達的根系等。這類花卉有仙人掌類、石蓮花、虎刺梅等。在栽培管理中應掌握寧干勿濕的澆水原則,澆水過多,空氣濕度過大反易引起爛根和炭疽、枯萎病等的危害。
花卉對土壤水分的要求在各生育階段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播種后需要較高的土壤濕度,以便濕潤種皮,使種皮膨大,有利于胚根和胚芽的萌發;種子萌發出土以后,根系較淺,幼苗又很細弱,應保持表土適度濕潤;以后,為了防止苗木徒長,促使植株老熟,應降低土壤濕度,即所謂"蹲苗",在苗期蹲苗,是培育壯苗有效措施之一;當生長到一定時候,相對干旱(在花卉栽培上稱"扣水"或"制水")還能使枝條停止加快生長,積累營養物質供應花芽分化。花芽分化是由營養生長進入生殖生長的轉折時期,此時對梅花、桃花、偷葉梅、金柑、紫薇、紫荊等適當控水,少澆或停澆幾次水,能抑制或延緩莖葉的生長,提早并促進花芽的形成和發育,從而達到花開繁茂、碩果累累的觀賞目的。但在花卉的開花期內,土壤水分的供應就應保持在適當水平上,水分少則開花不良,使花期變短,水分過多也會引起落花、落蕾。此外,空氣濕度對開花也有影響,濕度過小使花期變短,不能顯現出各種固有的花色。但濕度過大也會引起花瓣霉爛,病蟲害蔓延。
從總體上看花卉的需水特性是,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階段需水增多,莖葉營養生長階段必須有足夠的水分,花芽分化期應適當控制供水,進入孕蕾和開花階段需水最多,后期果實和種子成熟階段需水又較少。因此,要根據花卉每個發育階段對水分的要求進行澆水,使花卉茁壯成長,枝繁葉茂、翠綠欲滴,一派錦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