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猿猴屬于靈長類動物,其特點正如1873年D.S.Georpe提出的那樣,具有如下幾個特征:(1)有爪的哺乳類動物;(2)有胎盤的動物;(3)有較高的眼眶;(4)有發達的盲腸;(5)胸部有二個乳房;(6)有三種牙齒和脫落更新的恒齒;(7)姆指與其他指頭呈相反的位置;(8)腦殼有一鈣質的裂縫。
2.進化程度高,接近于人類。因此,它們具有與人相近似的生理生化代謝特性和相同的藥物代謝酶。大量實驗證明,靈長目動物在藥物代謝方式等上遠較非靈長目動物更接近于人,在靈長目動物中,從進化尺度上越是接近于人,其代謝方式也越和人近似 3.獼猴最易感染人的痢疾桿菌和結核桿菌(獼猴在醫學科學研究中應用最多,因此下面介紹猴的特征主要以獼猴為主)。
老世界(亞州、非州、南太平洋諸島)猴,如印度恒河猴,對結核桿菌敏感,攜帶B病毒,有大頰囊。新世界(南美、中美)猴,如南美產之狨猴,對結核病有抗力,不攜帶B病毒、無頰囊、有長尾。
4.獼猴的形態特征:(1)身上大部分毛色為灰褐色,腰部以下為橙黃色,有光澤;胸腹部和腿部的灰色較濃。(2)面部和兩耳多為肉色,少數為紅面。(3)臂胝多數為紅色,雌猴色更赤。(4)眉骨高,眼窩深。(5)兩頰有頰囊。(6)雄猴身長約為55~62cm,尾長約22~24cm,體重約為8~12kg;雌猴身長約40~47cm,尾長約18~22cm,體重約4~7kg。(7)姆指與其他四指相對,具有握力。指甲為扁指甲,這是高等動物的一個特征。
5.獼猴是熱帶和亞熱帶動物,一般生活在山林區,群居性強,每群猴均有一只最強壯、最兇猛的雄猴為“猴王”。
6.猴是雜食性動物,以素食為主。除樹鼩、狒狒、獺猴等吃少量動物和昆蟲外,大多數靈長類都是素食。猴和豚鼠是唯一的不能缺少維生素C的動物,因為它們體內缺乏合成維生素C的酶,不能在體內合成維生素C,所需維生素C必須來源于飼料中。如缺乏維生素C則內臟發生腫大、出血和功能不全。
7.猴具有發達的大腦,有大量的腦回和腦溝,因此聰明伶俐、動作敏捷,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很強,對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感染興趣。
猴的視覺較人類敏感,猴的視膜具有黃斑,有中央凹。視網膜黃斑除有和人類相似的錐體細胞外,還有桿狀細胞。猴有立體感,能辨別物體的形狀和空間位置,有色覺,能辨別各種顏色,并有雙目視力。猴的嗅腦不很發達,嗅覺不很靈敏,而聽覺敏感,有發達的觸覺和味覺。
8.猴為單室胃,胃液呈中性,含0.01~0.043%的游離鹽酸,腸子的長度與體長的比例為5:1-8:1,猴的盲腸很發達,但無蚓 。獼猴都有膽囊,位于肝臟的右中央葉,肝分6葉。
猴肺為不成對肺葉,右肺3~4葉,左肺2~3葉。猴的血液循環系統和人一樣。
9.獼猴的血型有A、B、O型和Lewis型、MN型、Rh型、Hr型等。獼猴血型和人的A、B、O、Rh型相同。恒河猴主要是B型;食蟹猴主要是B、A、AB型,O型較少;平頂猴主要是O、B型。獼猴屬動物的Rh系統,全是Rho(又叫Rh1)。猴也有汗腺。獼猴屬各品種猴的染色體為2n=42。
10.獼猴為單子宮,有月經現象,月經周期平均為28天(變化范圍為21~35天),月經期多為2~3天(變化范圍1~5天)。雌性動物在交尾季節,生殖器官的周圍區域發生腫脹,外陰、尾根部、后肢的后側面、前額和臉部等處的皮膚都會發生腫脹,這種腫脹稱為“性皮膚”。猴每年產一胎,每胎一仔,極少生二仔。胎盤為雙層雙盤。
11.獼猴的牙齒不僅在大體和顯微鏡解剖方面與人類相似,而且在發育的次序和數目方面也和人類相似。獼猴屬的各種猴都具有頰囊,頰囊是利用口腔中上下粘膜的側壁與口腔分界的。頰囊用來貯存食物,這是因攝食方式的改變而發生進化的特征。獼猴屬的固定齒式為2123/2123=32,乳齒為212/212=20。
12.獼猴正常體溫白天為38~39℃,夜間為36~37℃。心率168±32次/分,心率隨年齡增長而減慢。收縮壓120±26mmHg,舒張壓84±12mmHg,年齡大,體重大的獼猴血壓較高,雄性比雌性高10~15mmHg。呼吸頻率40(31~52)次/分,潮氣量21.0(9.8~29.0)ml。通氣率860(310~1410)ml/分。飼料要求量100~300g/只/天,發熱量253.5~780卡/只/小時,飲水量450(200~900)ml/只天,排尿量110~550ml/分,排便量110~300g/天,紅細胞數5.2(3.6~1.8)百萬/mm3,血紅蛋白12.6(10~16)g/100ml,白細胞數10100(5500~12000)/mm3,血小板數21.72±1.79萬/mm3,全血容量54.1(44.3~66.6)ml/kg體重,血漿容量36.4(30~48.4)ml/kg體重,血比容39.6(35.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