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神話
農(nóng)歷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jié)日。有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中秋節(jié)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有關中秋,民間一直流傳許多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吳剛伐桂、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藥,變成了癩蛤蟆,被叫著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只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月宮里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天有十日,“日光似火,四海如沸,山崩地裂,草木枯焦”。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
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落九個太陽,只留一個太陽當空運行。為了感激后羿救福蒼生,一位仙人送給后羿一包不死藥,讓他吃后長生不老,升天成仙。
后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然而,奸詐刁鉆、心術不正的奸佞小人蓬蒙也乘機混了進來。
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后羿和妻子嫦娥恩愛情深,舍不得撇下妻子,遂將仙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卻被蓬蒙看到了。
八月十五,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nèi)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她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頓覺身輕如燕,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飛向月宮。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但蓬蒙早已逃走。悲痛欲絕的后羿不見了嫦娥,百般思念,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那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在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愛妻,年年如此。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八月十五便成為了固定的節(jié)日。
嫦娥奔月的故事亦有他說:后羿射落九個太陽之后,深受世人喜愛,被擁戴為王。可后羿當王之后卻沉迷酒色,隨意殺人,變成了一個暴君。為了長生不死,后羿在昆侖山王母娘娘那里求取了不死藥。后羿的妻子嫦娥得知后羿求得了不死藥后,擔心后羿貽害百姓,遂將不死藥一氣吞下,漂浮至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中安身。后來,一般婦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宮里的嫦娥遙祭。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tài)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娥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娥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
與現(xiàn)代流傳甚廣的“媳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占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后,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朱元璋月餅起義
中秋節(jié)的傳統(tǒng)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征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愿望。
中秋節(jié)吃月餅據(jù)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間的傳說中是賴月餅作為通訊工具。朱元璋帶頭取義,把字條塞在每個月餅餡里,呼喚眾人依時起義。
后來,朱元璋終于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后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nèi)耘f慶祝這個象征推翻異族統(tǒng)治的節(jié)日。
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jīng)沒有多少人知道,對于新的一代來說,中秋節(jié)最令人記取的是月餅和燈籠。當然,月圓當空的節(jié)日,是人們團圓的大好日子。
吳剛伐桂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專心學習,被貶到月亮里砍月桂,但月亮中的月桂隨砍隨合,砍伐不盡,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 下一篇: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 上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