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蘭地陳釀促進劑的研制
崔寶欣 郝憲孝 李學慧 王恭堂
摘要 以橡木為原料,采用酶解、光解和熱解相結合的技術手段制備BCC-1白蘭地陳釀促進劑。應用結果表明,該產品用于白蘭地陳釀,著色快,色澤好,木香突出,口味醇和。
關鍵詞 陳釀 促進劑 白蘭地
BCC-1白蘭地陳釀促進劑的研制,是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其技術原理是模擬木桶自然陳釀的規律,研制白蘭地陳釀促進劑。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用纖維素酶和木質素酶降解橡木,代替微生物對桶板的作用;用紫外光輻照橡木,代替桶板的自然風干;用紅外線降解橡木,代替制桶時的炭火烘烤;將酶解橡木、光解橡木和熱解橡木按適當比例組成白蘭地陳釀促進劑。
研制白蘭地陳釀促進劑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老廠可以簡化陳釀工藝,降低生產成本;對于新廠,可以節省陳釀設備投資,穩定產品質量。BCC-1白蘭地陳釀促進劑還用于葡萄酒增香,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產品質量。生產和應用BCC-1白蘭地陳釀促進劑,能夠提高白蘭地陳釀的工藝水平,推動行業技術進步。
國內外現狀和水平
陳釀是白蘭地生產的重要工藝,采用人工方法加速白蘭地陳釀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課題。在西歐和北美,科技工作者從橡木中提出酚類化合物用于白蘭地陳釀。其方法是采用酸(1%鹽酸或硫酸)或堿(0.5%氫氧化鈉或碳酸鈉)處理橡木,加熱到120~140℃,經過24小時或48小時,促進木質素降解,然后把降解產物精制,得到液態或固態的抽提物,用于白蘭地陳釀。前幾年,國內也進行過類似的研究,方法是采用高壓蒸汽蒸餾橡木,所得產物用于白蘭地陳釀,目前尚無生產相關產品的報道。Puech教授指出,過度使用酸、堿或熱源,會導致酒中木質素絡合物、總酚類化合物、芳香族酸類和芳香族醛類的不平衡,使陳釀白蘭地的質量受到影響。
為了提高陳釀白蘭地的質量,減少購置木桶和建造酒庫的投資,避免使用強酸、強堿和熱源,我們采用新的模式,模擬木桶陳釀白蘭地的過程,研究和開發白蘭地陳釀促進劑,縮短了白蘭地陳釀所需要的時間,提高了陳釀白蘭地的質量,為我國發展白蘭地工業提供了新的途徑。
2、研究內容和主要指標
2.1研究內容
橡木和白蘭地在自然陳釀過程中的變化,包括橡木木質素的降解和陳釀白蘭地中風味物質的特征。
白蘭地的陳釀促進劑的基本組成和生產工藝。
白蘭地陳釀促進劑的應用效果。
2.2白蘭地陳釀促進劑技術經濟指標
醇溶物(40%乙醇)(%)≥5;
水分(%) ≤10;
砷(以As計)(mg/kg) ≤0.2 ;
重金屬(以Pb計)(mg/kg)≤0.3;
單位成本(元/kg) ≤120。
3、研制開發的理論依據
為了使人工陳釀白蘭地的質量與自然陳釀白蘭地的質量趨于一致,必須深入研究自然陳釀白蘭地的機理,透過橡木桶板成分的變化,認識白蘭地自然陳釀的規律,為研制開發白蘭地陳釀促進劑提供依據。
橡木屬闊葉木材,其木質素以紫丁香基苯丙烷結構為主(>60%)。橡木木質素的降解可以分為3個過程,(1)是桶板自然風干過程中的光解和微生物降解;(2)是制桶烘烤過程的熱解;(3)是貯酒過程中的醇解和酸解。
桶板的自然風干是一個緩慢復雜的過程,微生物的作用和太陽光中紫外線的作用都使木質素降解,已經發現的菌種有Aureobasidium pullulan,Trichoderma harzianum和T.koningii
,這些微生物非常適宜在橡木表層幾毫米處生活,能分解多種酚苷類,如將七葉靈降解為七葉亭,將東茛苷降解為東茛菪素,這些物質的降解減少了橡木浸出液的苦味。同樣,部分鞣花單寧的降解減少了橡木浸出液的澀味,在橡木屑上接種T.harzianum,發現該菌可將木質素分解成酚醛類物質,如丁香醛、香草醛、松柏醛和介子醛等。微生物的作用減少了橡木的苦、澀味,增加了芳香物質,改善了木板質量。
到達地面的太陽光中紫外光約占10%,桶板風干3a,每一平方厘米大約可吸收3×1047個紫外光子,即便量子效率取10-3~10-5,也足以斷裂 相當可觀數量的橡木木質素分子鏈。模擬實驗表明:用一定波長的紫外線照射橡木屑,橡木屑的質量隨輻照時間增長而減少,生成的香草醛隨輻照時間增長而增加,有關結果見表1。其中橡木質量(m)由萬分之一天平稱定,香草醛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連續輻照720小時,橡木屑的總質量減少6.4%,當然這一過程不只是簡單的降解,而是伴隨包含縮合在內的諸多變化,盡管其間的細節尚待進一步探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桶板的自然風干促進了木質素的降解,香草醛的生成為白蘭地陳釀創造了優越的物質條件。
表1 紫外線降解橡木質量變化表
時間(h)
m/m0(%)
香草醛(mg/kg)
24
99.69
407.3
48
99.51
565.0
72
99.28
670.1
96
98.97
765.4
120
98.02
803.5
制桶烘烤使木質素降解,降解產物有芳族醛類和芳族酸類。烘烤分輕、中、重3個水平。木板受熱發生高溫熱解,可分為3個階段,初始階段,溫升至140℃,木材失去水分;第2個階段溫度為140~270℃,木材表面變褐,芳香物質生成;最后當溫度升至270~280℃,木材炭化,重烤一般以270℃為限,再高即可開始燃燒。表2是不同烘烤強度對桶板芳香族醛類的影響。
表2 不同烘烤強度下芳香族醛類的生成百分比
芳香族醛類
不烘烤
輕度烘烤
中度烘烤
重烤
香草醛(%)
0.69
2.55
4.92
5.74
丁香醛(%)
1.51
3.65
13.70
15.68
松柏醛(%)
0
20.42
38.51
29.13
介子醛(%)
0
22.49
75.38
67.25
實驗表明,烘烤對芳族醛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不經烘烤的木板其芳族醛含量極少,中度烘烤芳族醛含量最高,對陳釀白蘭地的風味形成最為有利。因此中度偏強一點的烘烤是陳釀工藝的關鍵,重烤雖然會稍微增加一些香草醛或丁香醛的含量,但同時會將部分木素燒焦,從而產生焦味或咖啡味,背離了現代流行口味。
白蘭地與桶板相互作用,木質素發生醇解和酸解,桶板成分逐年變化,有關規律和數據見文獻[2],此處不再贅述。
4、白蘭地陳釀促進劑的生產和應用
研制白蘭地陳釀促進劑在國內尚屬首次,無成熟的技術可以借鑒。課題組以自然陳釀的優質白蘭地為目標,以白蘭地自然陳釀的機理為依據,以國際市場上的催素(Quercyl)為對照,以國內優質白蘭地的陳釀工藝為基點,綜合運用理論與實驗的最新成果,進行改造與創新,通過實驗,形成了BCC-1白蘭地陳釀促進劑的生產工藝和產品特性。
4.1產品基本組成
BCC-1白蘭地陳釀促進劑以酶解橡木、光解橡木和熱解橡木按2:3:5混合,配以1‰~1.5 ‰的乙基香蘭素(ethylvanillin)制成,產品色澤黃褐,香氣濃郁。
4.2總體工藝設計
BCC-1白蘭地陳釀促進劑的工藝流程為:
原料-->清洗-->加酶-->保溫-->烘干-->破碎-->篩選-->光解-->烤制-->調配-->檢驗-->成品
4.3產品主要技術指標
表3 BCC-1主要技術指標及檢驗結果
項目
技術要求
檢驗結果
單項評價
感官
詳見標準3.1項
符合標準要求
合格
醇溶物(%)
≥5
6
合格
水分%
≤10
7
合格
砷(以As計)(mg/kg)
≤0.2
<0.2
合格
重金屬(以Pb計)(mg/kg)
≤0.3
<0.3
合格
4.4應用結果
CC-1白蘭地陳釀促進劑用于白蘭地陳釀,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表4列出了陳釀樣品的評品結論,經BCC-1陳釀的樣品,色澤金黃到赤金黃色,具有和諧和的葡萄品種香、醇和的酒香、陳釀的橡木香,香氣幽雅,口味醇和。
表4 陳釀白蘭地的感官評價
BCC用量
色澤
香氣
口感
1kg/kl
金黃色
協調、較淡
細柔、淡薄
2kg/kl
赤金黃色
幽雅、濃郁
醇和、豐滿
3kg/kl
赤金黃色
幽雅、濃郁
醇和、豐滿、綿延
與進口催素相比,BCC-1白蘭地陳釀促進劑生產工藝簡單,成本低,陳釀效果與桶貯樣品趨于一致,表5列出了桶貯樣品與試驗樣品的感官評價結論。
表5 綜合評價
樣品
評語
原白蘭地
無色透明,具有明顯的酒精氣息,入口甜,味感苦、澀較重、酒體欠醇厚。
桶貯樣品
(1a)
金黃色,具有和諧的葡萄品種香、醇和的酒香、陳釀的橡木香,香氣幽雅、濃郁、口味醇和、甘冽、細膩、綿延。
試驗樣品
赤金黃色,具有和諧的葡萄品種香、陳釀的橡木香、醇和的酒香、香氣幽雅、濃郁,口味醇和、甘冽、豐滿、綿延。
5經濟效益分析
研究和開發BCC-1白蘭地陳釀促進劑的指導思想是科學、先進、經濟、實用,應用結果表明,該產品使用方便,效果明顯。采用BCC-1白蘭地陳釀促進劑能夠降低陳釀費用,加快資金周轉、改善作業條件,減少環境污染,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生產BCC-1白蘭地陳釀促進劑,設備投資5萬元,產品單位成本60元,按出廠價格120元/kg計,年產10tBCC-1白蘭地陳釀促進劑,可創利稅60萬元,與木桶陳釀相比,可節約陳釀設備投資1600萬元(表6)。
表6 陳釀技術比較
項目
激光
微波
木桶
BCC-1
陳釀對象
高中級白酒
低檔白灑
原白蘭地
原白蘭地
陳釀效果
相當于0.5a自然陳釀
相當于3個月自然陳釀
自然陳釀1a
相當于1a自然陳釀
設備投資
4萬元
2.5萬元
1600萬元
5萬元
占地面積
20m2
50m2
2000m2
60m2
耗電量
9×106J/t
9.61×107J/t
-
1.07×108J/t
6、結論
采用生物酶和紫外光、紅外線降解橡木,降解產物能夠有效地改善白蘭地的色香味,符合自然陳釀白蘭地的規律。
BCC-1白蘭地陳釀促進劑研制技術先進,工藝設計合理,產品配方科學,質量指標穩定,為白蘭地陳釀和葡萄酒老熟開辟了新途徑。
根據查新檢索報告,BCC-1白蘭地陳釀促進劑的研制在國內尚屬首次報道,該項產品將為推動我國白蘭地工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Puech J L.J.Sci.Food Agric.,1988,42,165~172
崔寶欣,釀酒,1997,2:45~47
Puech J L et al.Sci.Aliments,1985:379~391
(由全國食品與發酵工業信息中心供稿)
- 下一篇:中國葡萄釀酒技術規范
- 上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