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藝術大師趙慶泉
趙慶泉的父親是個盆景愛好者,家庭的熏陶,使趙慶泉從小便愛上了盆景藝術。高中畢業后下放農村,依舊喜愛擺弄盆景,后來作為特殊人才,招工回城,進紅園從事盆景制作。如魚得水的趙慶泉,從此廢寢忘食,一心撲在盆景的創作和研究上,一步一步走上盆景藝術的高峰。
揚派盆景,以一寸三彎的云片著稱于世。揚州云片盆景的制作,經過一代一代匠師的努力,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難以有新的突破。趙慶泉覺得搞盆景制作,不能光步前人的后塵,要在繼承的基礎上,有創新,有發展,開創新的天地。于是,他跑遍全國各地,虛心向五大盆景流派的專家求教。同時又深入研究揚州眾多有山有水的園林藝術,決心獨辟蹊徑,創作山水樹木相結合的水旱盆景,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意境,極富詩情畫意,令人耳目一新。1979年他精心制作了一件水旱盆景,參加全盆景展覽,嶄露頭角,引起人們極大興趣,堂而皇之登上《人民畫報》,新聞電影制片廠也對此拍了新聞紀錄片。1985年他創作的《八駿圖》水旱盆景,在千盆參展作品中榮獲一等獎,報刊發表上百篇評論文章,認為這是中國新時期盆景的代表作,高校教材、《中國盆景流派藝術大全》稱贊趙慶泉的水旱盆景獨樹一幟,譽之為“趙派”盆景。
趙慶泉是個在藝術上不斷追求創新的藝術家。他不滿足于已經取得的引人注目的成績,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他認為,沒有高超的文化素養,就會淪為工匠,藝術上難以有新的突破。于是,他買回大量藝術理論書籍,孜孜研讀,而后將理論應用于實踐,使自己的盆景藝術達到新的境界。他送'99昆明世博會上展出的水旱盆景《古木清池》,是以八年前從廣東買回的一株已有數十年樹齡的榔榆、龜紋石,錯落有致布局在一只淺口水盆內,主地巧妙分開,使石與樹形成鮮明的對比。坡岸高低起伏,水岸曲折蜿蜒,使整件作品做到和諧、統一,展現出水畔山石古樹的自然美景,令人稱奇叫絕,一舉獲得這次世博會的最高獎(最高大獎一共5個)。十多年來,趙慶泉先后有10件作品參加國內、國際展覽,8件獲得一等獎、金獎和大獎,2件獲得銀獎,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趙慶泉已經成為國內國際知名度很高的盆景專家。他3次代表中國出席世界盆栽大會,9次應日本、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和盤栽團體邀請,前去講學、示范表演和創作指導。他4次應邀在美國講學和創作指導,每次都是兩三個月,足跡遍布大半個美國。他不僅積極傳授中國盆栽技藝,還大力宣傳中國文化,讓更多的國際友人了解中國。一次,他去美國佐治亞洲講演,一位叫帕特拉荷馬州趕來聽趙慶泉的演講,看他的示范表演,大受感動。他拉住趙慶泉的手說:“中國真偉大,中國的文化了不起!”他決定要來中國拜趙慶泉為師,學習盤栽藝術。趙慶泉示范制作的盤景至今還被美國太平洋盆景博館珍藏。1980年他應邀出席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世界盆栽會議。會上,好些國家代表發言時,都感謝“日本創造了美好的盆栽藝術。”趙慶泉學得這些人之所以誤認為盆景藝術是日本人創造的,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中國悠久的盆景藝術的歷史,隨后他作了《中國盆景的悠久歷史及其民族風格》的演講,針鋒相對地指出:“早在初唐時期,中國章懷太子墓道壁畫中,就有了宮女手托盆景的畫面,由此證明中國盆景要比日本早三四百年。”他的發言引起很大震動,一些本來持盆景是日本創造觀點的代表很快改變了看法,有的還向趙慶泉表示歉意。
趙慶泉認為,藝術是屬于全人類的。他每次講演和示范制作,都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藝毫無保留地介紹給他人。他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了近百篇文章,介紹自己的盆景制作和經驗體會。同時還出版了《揚州盆景》、《中國盆景造型大全》、《中國盆景造型藝術分析》等9部專著,受到廣泛的好評。他的專著《盆景:神奇的世界》在美國出版,為向世界宣傳中國盆景藝術和中國傳統文化作了積極的努力。
盆景藝術不能囿于狹小的天地里,要供廣大群眾欣賞,這是趙慶泉的主張。他在政協座談會提出,盆景要作為旅游資源開發,為發展地方經濟服務。這個建議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重視。趙慶泉所在的紅園,以制作盆景享譽海內外。趙慶泉積極配合紅園領導,著手籌建盆景博物館。目前,許多歷經數百年的珍貴盆景,已經集中放置,加以整修。盆景博物館建成后,將增加一處新的旅游景點。
趙慶泉是紅園高級工程師,鑒于他在盆景藝術上的輝煌成就和突出貢獻,1989年被評定為揚州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4年獲中國盆景藝術大師稱號,并被推選為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榮譽,將激勵他奮發圖強,不斷進取,創造出更新更美的盆景藝術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