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盆景
陜西盆景始于唐代。在乾陵附近發掘的唐章懷太子墓中,甬道壁畫有侍女手捧盆景圖。其時盆景已由民間制作發展為宮苑裝飾。唐人馮贄《記事珠》記有:"王維以黃瓷斗貯蘭蕙,養以綺石,累年彌盛。"和今水養水仙相同。西安市中堡村出土的盛唐墓中的三彩陶硯,硯的底部近似一個扁平的淺盆,前半部作水池,后半部群山環立,山上有樹木花草和小鳥。高僅18厘米的古陶硯,展示出湖水和疊山。盆景藝術已有較高水平。《續陜西通志》有"石菖蒲蒼然于幾案間"的記述。《癯仙神秘書》、《華陰縣志》、《咸寧縣志》、《臨潼縣志》、《長安縣志》等記有:以虎須蒲、吉祥草、石靈芝、萬羊竹、四季槐、仙人掌等作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