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中國藥材產地介紹系列(5)
《概況》
江蘇省位於長江下游,東臨黃海。面積10萬多平方公里,人口6,438萬,轄11個市,106個縣、市、區。
《自然環境》
本省平原遼闊,河湖眾多,水網密佈。全省大部分地區在海拔50米以下。北部魯南山地,海拔100~300米,西南低山丘陵海拔20~400米。東臨黃海,有953公里的海岸線。共有大小河道2,100餘條,主要有長江、淮河、京杭大運河和太湖、洪澤湖等.故有”水鄉”之稱。
本省屬於暖溫帶與亞熱帶氣候的過渡地帶,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16℃,最冷月1月份平均氣溫-2~4℃,最熱月7月份平均氣溫26~28℃,年日照時數1,900~2,240小時,無霜期210~245天。年降水量為800~1,200毫米。
土壤有棕壤、黃棕壤、紅壤、黃壤、淋溶褐土、沖積平原草甸土和沼澤土。植被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北亞熱帶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和常綠闊葉林。 )
《藥材資源》
據調查統計,全省有藥用植物1,384種,藥用動物110種,礦物藥23種,其他3種,共計1,520種,藥材資源分佈:
寧鎮低山丘陵:野生藥材主要有茅蒼朮、明黨參、桔梗、百部、威靈仙、貓爪草、夏枯草、草烏、三稜、南沙參、蜈蚣等;家種(養)藥材有太子參、薏苡仁、紅花、菊花、板藍根、百合、白芍、鹿茸、烏雞等。
太湖流域:地產藥材素以“四小”聞名。小草藥有燈心草、半枝蓮、一枝黃花、金錢草、地丁、白花蛇舌草等;小花果藥有佩茄花、梅花、玳玳花、凌霄花、癟桃乾、枳殼等;小動物藥有珍珠、壁虎、龜板、鱉甲、烏梢蛇、龍衣、殭蠶、土鱉蟲等;小礦物藥有寒水石、無名異、紫石英、赤石脂、赭石等。
沿海灘涂:野生藥材主要有茵陳、蒲公英、車前子、龍膽、地丁等;家種藥葬主要有延胡索、浙貝母、白朮、白首烏、玉竹、麥冬、瓜蔞等。海洋藥材有海龍、海馬、牡蠣、瓦楞子、蛤殼、玳瑁、海藻等。
中部水網地區:野生藥材主要有澤蘭、龜板、鱉甲、水蛭、銀杏、半夏、芡實、蒲黃等,家種藥材主要有紅花、荊芥、澤瀉、丹參、菊花、延胡索、白朮、佩蘭、防風等。 3A(qHRrp
徐淮平原:野生藥材主要有半夏、全蝎、酸棗仁、柏子仁、山楂、蒲黃、蒲公英等;家種藥材主要有地黃、紅花、白芍、牡丹皮、菊花、金銀花、山茱萸、白芷、玫瑰花、玄參等!独矛F狀》
栽培、養殖藥材100多種,年種植面積6萬畝,年產量550萬公斤。收購藥材約450種,年收購量1,300萬公斤。
《主產品種》
薄荷:傳統地道藥材,又稱蘇薄荷。主產蘇州市太倉縣。栽培歷史悠久,質量優良,暢銷國內外。
蟾酥:全省大部分地區有採收習慣。其中啟東縣被譽為“蟾酥之鄉”。本省年收購量佔中國30﹪以上,居首位。
茅蒼朮:地道藥材。主產句容、金壇、溧陽、溧水等縣。以質堅實、斷面有“硃砂點”而聞名。
太子參:地道藥材。主產溧陽、句容、贛榆、宜興等縣、市。以條形好,色黃白發亮,有粉性而聞名。
土鱉蟲:主產無鍚、江陰、宜興、武進等縣、市。商品多為家養。以個大、癟肚、呈紫紅色、色澤多光亮而聞名。
浙貝母:70年代引種成功。主產南通、海門、張家港等市、縣。
珍珠:主產吳縣、武進、無錫、高淳、江浦縣和揚州、南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