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濟價值
人參又稱棒錘、土精、神草、黃參、血參、地精、孩兒參等。隨著森林的破壞, 野山參資源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人工的種參約有300多年的歷史, 近年來, 發展很快。人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名貴中藥材, 全身都是寶, 經濟價值很大。
(1) 名貴中藥材 人參是多年生宿根草木植物。根黃色或白色, 肉質, 圓柱形或紡錘形, 可供藥用。人參是一種名貴藥材, 被譽為“百草之王”, 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等功效, 用于勞傷虛損、久病氣虛、神經衰弱、腎虛陽萎、貧血及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癥。
(2) 高級營養品 人參全身都是寶, 用人參莖葉可提取皂甙, 制成人參膠囊。同時, 用人參葉可制成人參茶, 飲用有興奮作用, 能益氣健腦。人參花是很難得的藥材和滋補品, 用人參花制成的花茶和參花晶是高級營養品。參花晶是以人參花和白糖為原材料制成的。播種剩余的果肉汁液, 可制成人參果汁, 人參果汁沖劑和人參果汁膏, 還可以釀造人參果露酒和人參皂甙。在人參加工過程中, 可以獲得很多副產品, 如人參油、人參露、人參膏, 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利用人參露可制成多種化妝品和補養品, 如人參雪花膏、人參健膚膏、人參晚霜、人參露酒等。
(3) 種參經濟效益高 據調查, 簡易棚種參3年收獲1次, 每平方米產鮮參1. 17kg, 價值30多元; 4—5?年生的產參籽0.336kg, 價值13多元, 合計44元左右, 比種玉米、高糧高30多倍。
(4) 重要出口物質 人參是我國的重要出口商品, 其出口量 逐年增長, 價格也在不斷提高。
2 分布 人參原生長于我國東北、朝鮮、韓國、俄羅斯遠東和日本原始密林中, 以我國的產量最多。隨著森林的破壞, 人參資源越來越少, 現在已經少見, 已經被我國列為保護植物, 不允許采挖。現在主要是栽培的人參, 稱為“園參”。主要產地是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省, 而河北、山西省也有少量栽培, 其中長白山人參最為馳名。
3 對生長環境條件的確要求 人參是一種喜冷涼、濕潤而耐蔭的藥用植物, 既怕積水, 又不耐干旱, 忌強光直射, 對生長環境條件要求比較嚴格。
(1) 土壤 人參對土壤的要求是腐殖豐富、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滲水性強、排水良好的沙壤, 森林腐殖土最好, 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較好, 但堿性土壤不宜種植。
(2) 水分 人參對水分要求比較嚴格, 既喜水又怕澇。水分過大, 當土壤濕度超過分60%, 就會造成土壤中的空氣不足, 使人參根系呼吸受到影響, 易染病害和爛根。水分過小, 當土壤濕度低于30%以下時, 會造成人參根系水分擴散, 使人參須根干枯, 導致產量下降。人參發育期要求土壤水分適宜, 春季出苗期土壤濕度保持在40%左右, 夏季生長期保持在45%—50%, 秋季保持在40%—50%為易, 全年生長發育期濕度范圍以40%—50%為好。
(3) 光照 人參是喜陰植物, 喜散射弱光, 怕直射陽光。光照過強, 植物矮小, 葉片厚而色黃。光照過弱, 植株細高, 葉片薄而濃綠, 生長正常。所以, 在人參栽培時, 應進行遮蔭, 調節透光度, 避免強光直射, 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
(4) 溫度 人參怕高溫, 耐嚴寒。在人參生長發育期間, 以平均氣溫在于15—20℃為宜, 溫度高于30%℃或低于是10℃時, 人參處于休眠狀態。冬季在—40℃的嚴寒也可安全越冬。人參更新芽在春季地溫于10%℃以上即可萌芽生長, 但最怕早春的“緩陽凍”(即氣溫忽高忽低, 地表一凍一化現象) , 易引起凍害和根皮破壞(“破肚子”) 。播種后出苗期要求溫度在10℃以上, 1—2年生的要求穩定在12℃以上, 生長期最適宜的溫度20—25℃, 在36℃以上的烈日下, 葉子焦枯; 低于—6℃, 莖稈會失去生長機能。
(5) 肥料 人參喜肥, 又怕不腐熟肥。喜的是有機肥和無機肥, 怕的是施未腐熟的糞肥和施肥后土壤缺乏水分, 造成人參燒須爛根。
4 品種
(1) 野人參 野人參叫”野山參“。人工栽培的叫“園參”。將野山參幼苗移到田間, 或將園參幼苗移到野外長成的人參, 叫做“移山參”
(2) 栽培品種 主要栽培品種有大馬牙、二馬牙、圓臂圓蘆和線蘆, 其特點是: 大馬牙 主根粗短, 生長快, 抗病力強, 產量高。二馬牙 主根較細長, 產量比大馬牙稍低。圓臂圓蘆和線蘆 體形比較豐滿美觀。
5 栽培技術
5.1選地整地
5.1.1林地栽參
(1) 選地 選擇柞樹、椴樹、樺樹等闊葉林或長有闊葉樹的混交林、灌木林種植人參,老參地或撩荒地也可開墾利用。土壤應排水良好、富含有腐殖質和磷、鉀肥, 以森林灰化土, 活黃土及花崗巖風化土為佳, 而灰泡土、堿性土不宜種參。山地宜向陽, 坡度在10—35度。
(2) 清理場地 立秋前后砍倒小雜樹, 刨出樹根, 割凈雜草, 挑出蔭棚用材。樹枝、柴草,干后, 用火燒掉, 可燒死部分病菌和蟲卵, 增施鉀、磷肥。
(3) 整地 用土填實樹坑, 按畦的方向把腐殖質層翻起扣放。隨后打細土塊、揀出石塊、樹根及金針蟲等害蟲, 再進行第2次翻地。樹根一定要清理干凈。當年翻地整地, 當年便可種參。但最好在種參前1年翻地, 讓土壤閑置1年; 或當年春末夏初翻地, 臨下種再進行細致的整地。
(4) 土壤消毒 播前每平方米用75%硝基苯和50%敵菌靈各7g進行土壤消毒。
(5) 作畦 坡地多為順山作畦。應根據地勢選擇適宜的“窗口”(參棚高的一面所面向的方向) 。北京地區多用北坡; 寒冷地區適于東坡。西北坡稍差, 南坡不用。山坡地勢復雜, 可先設一畦位, 搭小蔭棚試驗后, 再確定畦的走向。然后作畦: 高度15—33cm, 寬度1—1.3m, 長度隨地勢而定, 一般為20—30m。畦間留1—2.7m作業道, 以便作業和通風透光。畦面中間略高, 兩邊稍低。同時要挖排水溝和出水口。溝深與畦底平, 寬度視雨量多少而定。
5.1.2 農田栽參[word1] 農田栽參改變了伐林種參的傳統方法。這有利于保護森林資源, 同時也減輕勞動強度。農田栽參, 參的色澤好、漿足, 人參有效成分高。其具體栽植方法是:
(1) 選地 前茬不宜為根莖作物, 而以玉米、大豆、蘇子、苜蓿、紫穗槐等作物為好。ph5.5—6.5沙質壤土或壤土適于種參。
(2) 施肥改土 栽種前, 翻耕2—3次, 促使土壤風化, 并將草木灰和充分腐熟的鹿肥、豬肥、羊糞砸碎, 用粗篩篩一遍, 施入土中, 混勻耙細, 每平方米用肥20—30kg。
黏性土質應適量摻入細沙, 改良土壤通氣性。土壤消毒、整地、作床等與林地栽參相同。
5.2 播種育苗
用種子繁殖, 4—5年生人參, 花序有40—50朵小花, 自邊緣向內逐步開放, 因而種子成熟期不同, 胚的生長發育差異很大。因此, 雖然人參采種后可直接播種, 但為了出齊苗, 快出苗, 出好苗, 要進行疏花選種和種子處理。
5.2.1 疏花選種
應選擇粗壯、抗逆性強、結籽多、無病蟲害的植株, 花期時去掉花序內緣和外部的小花, 留中間生長整齊健壯的小花25—30朵做種。
7月中旬—8月中旬, 采收深紅色成熟果實, 搓去果皮, 用水漂去不成熟的種子和雜質, 挑選色白、粒大、飽滿、無病斑的做種。在氣候溫暖地區, 可隨采隨種當年的種子, 但氣候比較寒冷的地區, 第2年很難出苗, 一般多在第3年出苗。因此, 這些地區多在6月份播種上年采收的種子, 播前應進行催芽。
5.2.2 催芽
(1) 室外催芽法 選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方, 挖22cm左右深的平底土坑, 長寬視種子的多少而定, 坑內放一個無底的木箱, 或在土坑的四周嵌入木板。挖好排水溝后, 將干種子用室溫水浸泡24—48小時, 取出, 適量澆水, 與2—3倍的河沙混拌均勻, 倒入坑內覆蓋15cm厚的土, 如瓦背形, 再蓋一層葦簾, 或搭遮蔭棚, 防止曝曬和雨水沖淋。溫度控制在20—25℃。每半月翻拌1次, 并適當加水。2—3月后種子裂口, 便可播種。
(2) 室內催芽法 處理方法與室外催芽法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將種子放入有底木箱, 以便搬動。經2月左右, 種子裂口, 便可播種。
5.2.3 種子消毒
播前, 用10%的蒜汁侵泡種子12小時; 或用1%福爾馬林液侵泡10分鐘; 用多菌靈500倍液侵泡2小時; 用波爾多液侵泡15分鐘, 清水洗凈。波爾多液配制方法是, 按硫酸銅1kg、生石灰1kg、水120kg的比例配制成的藍色藥液。先用少量水把石灰化成石灰乳, 再緩緩倒入硫酸銅溶液, 不斷攪拌即成。隨配隨用, 用時攪勻。
5.2.4 播種時間
(1) 春播 4月中旬至6月上旬播種經催芽的種子。
(2) 夏播 7—8月播種當年采收或貯藏的種子。干種子播前用清水侵泡24小時。
(3) 秋播 9月至上凍前播種催芽的種子。
5.2.5 播種方法
(1) 撒播 開溝4cm深左右, 將種子均勻撒入, 上覆細土填平, 每平方米用種20—25g。
(2) 條播 在畦面橫向開溝, 播幅6cm, 播距10—14cm, 覆土3—4cm, 每平方米用種20—25g。
(3) 點播 按株行距3cm×3cm或5cm×5cm挖穴, 每穴下1—2粒種子, 覆土4cm, 每平方米用種15—20g。
播后用木板輕輕鎮壓。夏秋點播應覆蓋玉米秸或稻草, 再壓10—15cm的土。
5.2.6 移栽
(1) 年限 多采用2種方法: 第一, 3年生移栽, 4年生收獲; 第二, 2年生移栽, 6年生收獲。
(2) 時間 秋天至上凍前移栽。具體時間, 根據各地區氣候條件, 靈活掌握, 使避過高溫, 又躲果寒流。因為氣溫高時, 種栽容易萌動, 感病; 而突遇降溫, 又易凍傷, 造成缺苗。也可在春季解凍后, 芽苞尚未萌凍時移栽。移栽前半月澆灌參床。但春季氣溫較高、風大、土壤干燥, 越冬芽易受損傷, 故多不采用。
(3) 方法 小心地刨起參苗, 裝入木箱, 防止風吹日曬。選無病蟲害的健壯參苗, 分為大、中、小3種移栽。如不同規格參苗混栽, 大苗會防礙小苗生長, 造成減產。栽前, 苗根用1: 1: 120波爾多液侵泡10分鐘, 或用50%的多菌靈500倍液侵泡15分鐘。
山坡地從下往上栽種, 用撥土板橫畦開溝, 深6—7cm, 溝底要平, 參苗平放溝內, 使頭朝向下坡方向, 根不要彎曲。
平地種參與山坡地栽種相似, 多采用斜栽, 即將參苗傾斜30—45度栽于土中。株行距及覆土深度, 根據移栽年限、參苗大小及土壤肥力而定。
5.3田間管理
(1) 撤出防寒土 解凍后, 越冬芽萌動時, 摟去防寒草和上面的蓋土, 再用耙或二齒摟松表土, 平推平拖, 不要碰傷根部和芽苞。
(2) 架設蔭棚 出苗前要搭好蔭棚。蔭棚高度, 應根據氣候高低、植株大小, 靈活掌握。1—3年生的小苗, 前檐立柱地上部分為80—100cm, 后檐立柱為70-80cm; 4—6年生的, 前檐立柱為100—110cm, 后檐立柱為80-90cm, 另50cm埋入土中。前后檐相差30cm左右, 使棚頂形成一定的坡度。參棚要牢固, 風刮不倒。出苗達2/3時, 要蓋好房頂。一般架設雙透棚(又稱簡易棚) , 即用高粱稈或蘆葦、荊芭、樹條等編制而成, 其優點是節約原材料、產量高、品質好。也可架設全蔭棚, 即在頂棚蓋草簾、蘆葦簾, 使棚頂不透光。
(3) 摘蕾 為減少養分消耗, 促使參根積累更多的有效的成分, 要及時摘去全部花蕾。將花蕾運回加工。
(4)松土除草 每年松土除草3—4次。首次與撤除防寒草同時進行。
(5) 培土 人參向陽性強, 畦邊植株向外生長, 伸出蔭棚, 被日曬雨淋, 易引起病害, 甚至死亡。故應將其推回蔭棚里, 培土壓實。
(6) 防旱排澇 人參怕旱, 又怕澇。因此, 應根據雨量和土壤濕度, 適時排澇。天旱時, 早晚用噴壺向畦面灑水, 或開溝灌水, 澆至土壤攥成團, 撒開即散。春季缺水影響全年生長發育, 而秋旱又影響參根積累養分。所以, 要及時進行春灌秋灌, 并進行保墑。雨季要及時排水, 防止雨水沖積參畦, 造成土壤過濕, 通氣不良。
(7) 施肥 5月上旬苗出齊后, 結合松土開溝施入充分腐熟的糞肥、炕洞土等, 每平方米施2.5—4kg, 覆土蓋平。如遇干旱要及時澆水, 以防燒須根。也可根外追肥2%的磷肥: 用過磷酸鈣1kg, 加水5kg, 侵泡24小時, 濾去沉渣, 再加水45—50kg配成。6—8月的清晨或傍晚用噴霧器將配成的肥液噴在葉面上, 每年噴2—3次。此外, 可施“5406菌肥”。“5406菌肥”由10份腐殖土加1份豆餅粉, 接菌種堆制而成, 能增加土壤中的速效磷。
(8) 補苗 秋天補上缺苗。因病害而缺苗的, 經土壤消毒后再補。
(9) 越冬防寒 上凍前, 畦面要蓋草、壓土; 入春突遇降溫, 而參苗尚未出土, 也應蓋草防寒。參地周圍, 特別是擋風地塊, 還應架設防風障。此外, 要及時排除雪水, 以免侵害參根, 導致爛根死亡。
6 病蟲害防治
6.1 主要病害與防治
6.1.1 立枯病
(1) 危害 又稱“折腰病”, 是人參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主要為害地下莖部, 嚴重時造成參苗大片死亡。
(2) 癥狀 危害處顏色變淡, 呈黃褐色, 染病部位組織軟化失水變細, 產生絞縊癥狀, 有的萎蔫倒狀, 有的立枯而死。同時, 大部分幼苗開始腐爛。
(3) 發病條件 病菌以原菌體或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殘體組織越冬, 翌春土壤溫度適宜時, 開始萌發侵染植株, 逐漸向四周蔓延。此菌能在土壤中存活2—3年。在低溫條件下, 極易發生。一般6月上旬至中旬開始發生, 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盛期, 7月中旬基本停止。
(4) 防治方法 第一, 加強田間管理, 勤松土, 提高參床土溫; 第二, 發病初期, 應及時拔除病株, 集中燒毀; 第三, 用70%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或多菌靈400倍液澆灌病區, 灌藥后立即用清水洗參葉, 以防引起病害; 播種前, 在畦面噴灑200倍液五氯硝基苯, 用量每平方米為20kg。
6.1.2 黑斑病
(1) 危害 又稱斑點病, 為害人參整個植株。發病以葉片為主, 是一種危害較為嚴重的病害之一, 造成人參減產, 收不到種子。
(2) 癥狀 黑斑病主要發生在葉部, 其次發生在莖、花軸、花梗和果實上。被害葉片初期有近圓形或不規則的水侵狀斑點, 逐漸擴大呈暗褐色大斑, 后期斑點中部變黃褐色, 干枯易破裂。病斑逐漸擴展到整個葉片, 使葉片枯死。莖上葉斑初期橢圓形, 黃褐色, 以后向上下伸展, 中間凹陷變黑, 其上面生一層黑色霉狀物, 即病原菌子實體, 致使莖稈倒伏, 俗稱“疤拉桿子”。果實受害時, 表面產生褐色斑點, 果實干癟, 俗稱“吊桿子”。
(3) 發病條件 人參黑斑病, 一般6月初開始發生, 6月中旬至7月下旬發生較重, 8月下旬基本停止。多雨季節, 空氣濕度大的天氣, 該病極易流行。病原菌活動最適宜的溫度18—25℃, 氣候干燥病較輕。
(4) 防治方法 第一, 及時摘掉病葉, 拔除病株, 集中消毀; 第二, 入夏后適時掛簾, 調節陽光, 減輕病害; 第三, 選留無病種子; 第四, 種參消毒。用1%福爾馬林溶液侵泡種參10分鐘, 然后立即用清水沖洗干凈種參的殘液; 第五, 人參展葉期噴施50%多靈菌1000倍液, 或噴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每隔7天噴1次。
上述藥物要交替使用, 以防止病菌產生抗藥性。陰雨天縮短噴藥時間間隔。噴藥后如遇雨, 則雨停后再噴。高溫干旱不宜噴波爾多液。
6.1.3 疫病
(1) 危害 又稱濕腐病、“搭拉手巾病”, 是人參成株期的嚴重病害之一, 每年都有不同成度的發生, 嚴重時會造成大面積的減產。
(2) 癥狀 多為害4—6年生人參葉、莖、根, 葉片受害后, 出現水漬狀暗綠色大斑, 生病的莖和葉柄呈現暗綠色凹陷長斑。根部染病后, 逐漸軟化腐爛, 呈黃褐色, 有腥臭味, 根內可見黃褐色花紋, 根皮也容易剝脫。病株的葉片形似被熱水燙過而凋萎下垂, 以致整株枯萎死掉。
(3) 發生條件 在高溫高濕季節發生。7—8月間, 氣溫高, 雨水多, 土壤和空氣濕度大, 參床通風透光不好, 疫病極易流行。高溫連雨天氣發病極為猖獗。
(4) 防治方法 第一, 隨時摘除病葉, 集中燒毀或深埋; 第二, 及時松土除草, 保持土壤通風透光, 雨季深挖排水溝, 極時排水防澇; 第三, 發病出期, 每隔7—10天, 噴1次1: 1: 120波爾多液, 或噴2—3次敵克松500—1000倍液, 代森銨800—1000倍液。陰雨天適當增加噴藥次數。
6.1.4 銹腐病
(1) 危害 又稱爛根病、紅銹病, 主要為害根部、苞和莖基部。銹病發生比較普遍。從幼苗到各年生的, 從早春出苗到秋季植株枯萎, 整個生育期均能發生, 是一種難以解決的病害之一。
(2) 癥狀 銹腐病主要侵染地下部根莖、芽苞和根。感病組織呈黃褐色小點, 逐步擴大或融合呈近圓形、橢圓形和不規則形狀的銹色病斑, 與健康部位界線分明。嚴重時, 病斑連成一片并深入內部組織, 導致干病或進而引起復雜的軟病; 地上部分最終表現植株矮小, 葉片不展, 葉片上出現紅色或黃褐色斑點, 以致全部變紅而枯萎死亡。
(3) 發病規律 銹腐病除結凍外, 全年都有發生。一般于5月初開始感染, 6—7月是發病盛期。土壤濕度大, 腐殖層深厚, 參齡越大發病越嚴重。
(4) 防治方法 第一, 與禾本科作物輪作; 第二, 水旱輪作, 栽種前用水淹地; 第三, 拔除病株, 挖出病土, 每穴撒生石灰30—60g消毒, 再回填新土; 第四, 雨季及時排水防澇; 第五, 發病期, 用50%多菌靈5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2000倍液澆灌病株根部; 第六栽參時, 用65%代森鋅100倍液侵根10分鐘。
6.1.5 菌核病
(1) 危害 該病主要為害人參根部, 多發生在低洼地, 陰坡或山下坡濕度大的地塊。
(2) 病癥 主要發生于4年生以上的參根, 為害芽苞、根及根莖部位。根部感染后, 內部呈軟腐狀, 外部初期生少許白色絨狀菌絲體, 以后形成不規則的黑色鼠糞狀菌核。后期內部組織腐敗消失, 只剩下外皮。該病蔓延極快, 很難早識別, 前期地上部分幾乎和健康參株一樣, 當植株表現枯萎時, 參根早已腐爛不堪了。
(3) 發病條件 該病在土壤解凍前到出苗期間為發病盛期, 6月分以后基本停止。主要是春秋季低溫多濕, 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透氣性差時易發生病。蔓延后可造成人參成片死亡。
(4) 防治方法 第一, 選擇排水良好, 地勢高燥地塊栽參, 挖好水溝, 防止桃花水, 提早松土; 第二, 出苗前用1%的硫酸銅溶液進行床面消毒; 移栽地每平方米施用10—15g菌核利或多菌靈進行消毒; 第三, 及時拔除病株, 并用生石灰或1%—5%石灰乳對病穴進行消毒; 第四, 可參照銹腐病防治方法。
6.1.6 紅皮病
(1) 危害 又稱水銹病, 主要為害人參根皮。
(2) 病癥 感病的人參, 根皮變成黃褐色, 表皮變厚變硬, 輕者可逐漸恢復, 重者表皮有裂紋, 須根枯死, 莖葉萎蔫, 根隨之腐爛。
(3) 發病條件 地勢低洼積水, 土壤板結, 二價鐵錳含量較高, 是發病的重要原因。
(4) 防治方法 第一, 種參當年早春或提前1年翻耕曬垡, 使土壤充分腐化, 增強通透性, 使二價鐵轉化成三價鐵; 第二, 將黑土層下的活黃土翻上混勻, 或在黑腐殖土中摻入1/4或1/3活黃土; 第三, 低洼地做高床, 注意排水; 第四, 勤松土, 防止土壤板結。
6.1.7 炭疽病
(1) 危害 主要為害人參幼苗和成株葉部。一般新參區較輕, 老參區較重。
(2) 病癥 炭疽病主要感染葉, 其次是莖、果實。病斑初期在葉上表現小圓形暗綠色斑點, 逐漸擴大。斑點邊緣明顯呈黃褐色, 中間黃白色, 且薄而透明, 易碎成洞。病斑多呈小型, 直徑2—5mm, 最大可達15—20mm。嚴重病葉斑點多而密集。葉片常連葉柄從植株上脫落。炭疽病嚴重時, 可使植株上的葉片全部脫落, 植株瘦弱, 不能正常生長。
(3) 發病條件 該病全年皆可發生, 以7—8月表現嚴重。多雨和空氣濕度大的季節, 有利炭疽病的發生和蔓延。最適溫度為25℃, 最高溫度為30℃, 最低溫度為10℃以上, 秋季溫度降到10℃以下停止發生蔓延。
(4) 防治方法 第一, 選用無病種子, 播前進行消毒, 用1%福爾馬林液, 侵種10—15分鐘, 取出用清水洗凈后再播種或催芽; 第二, 下防寒土以后, 用1%硫酸銅或50%多菌靈200倍液, 進行床面消毒; 第三, 采取插花、掛簾, 調解透光度, 防止參棚漏雨, 迎風口設風障等, 均能降低人參感病率; 第四, 用藥劑防治, 其方法可參照斑點病防治法。
6.2 主要蟲害與防治
6.2.1 金針蟲
(1) 危害 又稱叩頭蟲。細胸金針蟲和溝金針蟲較為多見。春季幼蟲咬食根部和嫩莖, 使植株倒伏而死。
(2) 生活習性 解凍后4月份, 金針蟲開始活動。一般低洼、潮濕、土壤肥沃地塊較多。在床土溫度8—10℃時活動為盛期, 幼蟲能水平、垂直移動, 咬食莖和參根, 引起參株枯萎和死亡。
(3) 防治方法 第一, 在整地做床時, 用辛硫酸磷乳油700倍液澆灌, 進行土壤消毒。也可用0.05%或0.1%敵百蟲粉劑配成毒土藥殺, 或灌注敵百蟲液700—1000倍液; 第二, 毒餌誘殺。出苗后發現害蟲為害時, 將谷子煮到半熟, 撈出稍涼干, 然后拌入5%紅礬撒入床面誘殺; 第三, 用黑光燈、馬燈或電燈誘殺成蟲, 燈下放置容器, 盛水, 滴少量煤油; 第四, 用種子量的1/1000, 加75%辛硫磷乳油拌種; 第五, 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或75%辛硫酸700倍液, 灌受蟲害的植株根部; 第六, 麥麩5kg炒香后, 拌入50g氯丹乳油, 再加適量的水, 制成毒餌, 傍晚撒到害蟲出沒的畦面誘殺。
6.2.2 螻蛄
(1) 危害 又稱地拉蛄、土狗, 主要為害人參苗, 若蟲、成蟲咬斷參苗。
(2) 生活習性 4月下旬床土化凍后, 成蟲開始活動, 5—6月是活動盛期。成蟲白天潛伏在土中, 夜間出來, 咬食參根和幼莖, 并在7月參床內鉆成許多孔道, 使參苗與土壤分離枯萎死亡, 一般低洼多濕, 土壤肥沃地塊發生較重。
(3) 防治方法 第一, 使用腐熟的農家肥作基肥; 第二, 低洼潮濕和新開墾荒地及伐林地, 要做好土壤處理, 使用隔年土播種栽參。每平方米用燒熟的蘇子150g, 稍涼干, 拌2克敵百蟲撒入土壤中, 然后播種或移栽; 第三, 毒餌誘殺。用燒熟的麥麩5kg, 加水5kg, 加1.5%的1605粉1kg或克氯丹乳油50g充分拌勻, 下午4—5 點鐘后, 一小撮一小撮地撒入畦內, 其誘殺率較高。
6.2.3 蠐螬
(1) 危害 又稱百地蠶, 是金龜子幼蟲, 主要為害人參幼苗和參根。
(2) 生活習性 幼蟲6月中旬開始活動, 在土壤中咬食參根和幼莖, 造成嚴重的缺苗斷條。7月以后, 潛入地下化蛹。
(3) 防治方法 第一, 用敵百蟲粉, 每平方米施10—15g, 與30倍細土拌勻, 撒在表面, 然后倒細做床; 第二, 出苗后嚴重時, 可灌注敵百蟲700—1000倍液, 殺害率很高。
6.2.4 地老虎
(1) 危害 又稱切根蟲、截蟲, 分布較廣, 食性雜。為害人參的常見的有小地老虎、黃地老虎和大地老虎3種。幼蟲為害參莖和參根, 常將嫩莖從地面3cm左右高處咬斷, 并繼續轉株為害, 造成嚴重缺苗斷條現象。
(2) 生活習性 幼蟲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 以晝伏夜出活動咬食參苗。低洼地塊發生較重。
(3) 防治方法 第一, 毒土殺害。用2.5%敵百蟲粉劑1公斤, 加細土地15kg, 均勻地混合制成毒土, 下午4點鐘撒入人參行間, 殺害結果很好; 第二, 毒餌誘殺, 把炒熟的豆餅2kg, 加2.5%敵百蟲劑1kg, 加水適當拌勻, 一小撮一小撮地撒入參行間, 殺害率可達90%以上。
6.3 鼠害與防治
6.3.1 田鼠
(1) 危害 又稱黃鼠、灰鼠。早春參床化凍后, 在參床內倒洞咬參根; 有的在播種地內挖洞做窩, 尋食床內的參粒, 年年造成缺苗斷條。人參果實成熟時, 嗑食大量的種子, 而且盜竊大量的參果。
(2) 捕殺方法 第一, 早春積雪融化時 , 饑餓一冬的冬田鼠, 見到食物大量吞食, 可借此機會投放毒餌誘殺。用5kg新蒸煮的玉米面餅子, 切成薄片用油煎好, 然后摻拌250g磷化鋅放在參床邊誘殺; 或者用炒熟的玉米面或豆餅15kg, 100g紅礬, 拌勻加點水, 一小撮一小撮地放在參地周圍或作業道上誘殺田鼠。也可用0.05%—0.1%敵鼠鈉鹽, 或0.05%的殺鼠靈毒餌, 放在鼠洞或田邊誘殺。
6.3.2 花鼠
(1) 危害 又稱花黎棒子, 有時花鼠成群結隊地活動在參床周圍。當人參果實剛剛形成, 花鼠就開始嗑食, 到人參種子成熟時, 會把參園的參籽全部吃光。
(2) 捕殺方法 第一, 在參周圍挖出2m寬的空帶, 當參果形成前, 在穴帶上撒上帶有刺激味的藥劑, 使鼠聞味而遠離參園; 第二, 采用田鼠誘殺方法放毒鉺誘殺; 第三, 用少量酒類引鼠, 用鼠夾子、壓拍子或沙搶捕殺。
6.3.3 鼴鼠
(1) 危害 又稱瞎耗子, 往往在參床內竄成許多洞, 挖起一串串土堆, 破壞參床, 切斷參根。
(2) 捕殺方法 第一, 在通道處放一小罐, 罐口與通道保持同一平面, 將罐口用硬紙封好, 上面覆上少量細土, 偽裝成和通道一樣, 當鼴鼠行至罐口上, 便墜落到罐中, 以便捕殺; 第二, 在迎風一面扒開鼠洞, 讓風吹入洞內, 洞口上方插上木棍標記, 當鼴鼠回來堵洞口時, 插鐵鍬堵住退路捕殺; 第三, 將大蔥白破開放入一定的磷化鋅, 再合上用蔥葉纏好放入洞內, 然后用土封好洞門, 即可毒死。
人參又稱棒錘、土精、神草、黃參、血參、地精、孩兒參等。隨著森林的破壞, 野山參資源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人工的種參約有300多年的歷史, 近年來, 發展很快。人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名貴中藥材, 全身都是寶, 經濟價值很大。
(1) 名貴中藥材 人參是多年生宿根草木植物。根黃色或白色, 肉質, 圓柱形或紡錘形, 可供藥用。人參是一種名貴藥材, 被譽為“百草之王”, 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等功效, 用于勞傷虛損、久病氣虛、神經衰弱、腎虛陽萎、貧血及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癥。
(2) 高級營養品 人參全身都是寶, 用人參莖葉可提取皂甙, 制成人參膠囊。同時, 用人參葉可制成人參茶, 飲用有興奮作用, 能益氣健腦。人參花是很難得的藥材和滋補品, 用人參花制成的花茶和參花晶是高級營養品。參花晶是以人參花和白糖為原材料制成的。播種剩余的果肉汁液, 可制成人參果汁, 人參果汁沖劑和人參果汁膏, 還可以釀造人參果露酒和人參皂甙。在人參加工過程中, 可以獲得很多副產品, 如人參油、人參露、人參膏, 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利用人參露可制成多種化妝品和補養品, 如人參雪花膏、人參健膚膏、人參晚霜、人參露酒等。
(3) 種參經濟效益高 據調查, 簡易棚種參3年收獲1次, 每平方米產鮮參1. 17kg, 價值30多元; 4—5?年生的產參籽0.336kg, 價值13多元, 合計44元左右, 比種玉米、高糧高30多倍。
(4) 重要出口物質 人參是我國的重要出口商品, 其出口量 逐年增長, 價格也在不斷提高。
2 分布 人參原生長于我國東北、朝鮮、韓國、俄羅斯遠東和日本原始密林中, 以我國的產量最多。隨著森林的破壞, 人參資源越來越少, 現在已經少見, 已經被我國列為保護植物, 不允許采挖。現在主要是栽培的人參, 稱為“園參”。主要產地是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省, 而河北、山西省也有少量栽培, 其中長白山人參最為馳名。
3 對生長環境條件的確要求 人參是一種喜冷涼、濕潤而耐蔭的藥用植物, 既怕積水, 又不耐干旱, 忌強光直射, 對生長環境條件要求比較嚴格。
(1) 土壤 人參對土壤的要求是腐殖豐富、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滲水性強、排水良好的沙壤, 森林腐殖土最好, 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較好, 但堿性土壤不宜種植。
(2) 水分 人參對水分要求比較嚴格, 既喜水又怕澇。水分過大, 當土壤濕度超過分60%, 就會造成土壤中的空氣不足, 使人參根系呼吸受到影響, 易染病害和爛根。水分過小, 當土壤濕度低于30%以下時, 會造成人參根系水分擴散, 使人參須根干枯, 導致產量下降。人參發育期要求土壤水分適宜, 春季出苗期土壤濕度保持在40%左右, 夏季生長期保持在45%—50%, 秋季保持在40%—50%為易, 全年生長發育期濕度范圍以40%—50%為好。
(3) 光照 人參是喜陰植物, 喜散射弱光, 怕直射陽光。光照過強, 植物矮小, 葉片厚而色黃。光照過弱, 植株細高, 葉片薄而濃綠, 生長正常。所以, 在人參栽培時, 應進行遮蔭, 調節透光度, 避免強光直射, 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
(4) 溫度 人參怕高溫, 耐嚴寒。在人參生長發育期間, 以平均氣溫在于15—20℃為宜, 溫度高于30%℃或低于是10℃時, 人參處于休眠狀態。冬季在—40℃的嚴寒也可安全越冬。人參更新芽在春季地溫于10%℃以上即可萌芽生長, 但最怕早春的“緩陽凍”(即氣溫忽高忽低, 地表一凍一化現象) , 易引起凍害和根皮破壞(“破肚子”) 。播種后出苗期要求溫度在10℃以上, 1—2年生的要求穩定在12℃以上, 生長期最適宜的溫度20—25℃, 在36℃以上的烈日下, 葉子焦枯; 低于—6℃, 莖稈會失去生長機能。
(5) 肥料 人參喜肥, 又怕不腐熟肥。喜的是有機肥和無機肥, 怕的是施未腐熟的糞肥和施肥后土壤缺乏水分, 造成人參燒須爛根。
4 品種
(1) 野人參 野人參叫”野山參“。人工栽培的叫“園參”。將野山參幼苗移到田間, 或將園參幼苗移到野外長成的人參, 叫做“移山參”
(2) 栽培品種 主要栽培品種有大馬牙、二馬牙、圓臂圓蘆和線蘆, 其特點是: 大馬牙 主根粗短, 生長快, 抗病力強, 產量高。二馬牙 主根較細長, 產量比大馬牙稍低。圓臂圓蘆和線蘆 體形比較豐滿美觀。
5 栽培技術
5.1選地整地
5.1.1林地栽參
(1) 選地 選擇柞樹、椴樹、樺樹等闊葉林或長有闊葉樹的混交林、灌木林種植人參,老參地或撩荒地也可開墾利用。土壤應排水良好、富含有腐殖質和磷、鉀肥, 以森林灰化土, 活黃土及花崗巖風化土為佳, 而灰泡土、堿性土不宜種參。山地宜向陽, 坡度在10—35度。
(2) 清理場地 立秋前后砍倒小雜樹, 刨出樹根, 割凈雜草, 挑出蔭棚用材。樹枝、柴草,干后, 用火燒掉, 可燒死部分病菌和蟲卵, 增施鉀、磷肥。
(3) 整地 用土填實樹坑, 按畦的方向把腐殖質層翻起扣放。隨后打細土塊、揀出石塊、樹根及金針蟲等害蟲, 再進行第2次翻地。樹根一定要清理干凈。當年翻地整地, 當年便可種參。但最好在種參前1年翻地, 讓土壤閑置1年; 或當年春末夏初翻地, 臨下種再進行細致的整地。
(4) 土壤消毒 播前每平方米用75%硝基苯和50%敵菌靈各7g進行土壤消毒。
(5) 作畦 坡地多為順山作畦。應根據地勢選擇適宜的“窗口”(參棚高的一面所面向的方向) 。北京地區多用北坡; 寒冷地區適于東坡。西北坡稍差, 南坡不用。山坡地勢復雜, 可先設一畦位, 搭小蔭棚試驗后, 再確定畦的走向。然后作畦: 高度15—33cm, 寬度1—1.3m, 長度隨地勢而定, 一般為20—30m。畦間留1—2.7m作業道, 以便作業和通風透光。畦面中間略高, 兩邊稍低。同時要挖排水溝和出水口。溝深與畦底平, 寬度視雨量多少而定。
5.1.2 農田栽參[word1] 農田栽參改變了伐林種參的傳統方法。這有利于保護森林資源, 同時也減輕勞動強度。農田栽參, 參的色澤好、漿足, 人參有效成分高。其具體栽植方法是:
(1) 選地 前茬不宜為根莖作物, 而以玉米、大豆、蘇子、苜蓿、紫穗槐等作物為好。ph5.5—6.5沙質壤土或壤土適于種參。
(2) 施肥改土 栽種前, 翻耕2—3次, 促使土壤風化, 并將草木灰和充分腐熟的鹿肥、豬肥、羊糞砸碎, 用粗篩篩一遍, 施入土中, 混勻耙細, 每平方米用肥20—30kg。
黏性土質應適量摻入細沙, 改良土壤通氣性。土壤消毒、整地、作床等與林地栽參相同。
5.2 播種育苗
用種子繁殖, 4—5年生人參, 花序有40—50朵小花, 自邊緣向內逐步開放, 因而種子成熟期不同, 胚的生長發育差異很大。因此, 雖然人參采種后可直接播種, 但為了出齊苗, 快出苗, 出好苗, 要進行疏花選種和種子處理。
5.2.1 疏花選種
應選擇粗壯、抗逆性強、結籽多、無病蟲害的植株, 花期時去掉花序內緣和外部的小花, 留中間生長整齊健壯的小花25—30朵做種。
7月中旬—8月中旬, 采收深紅色成熟果實, 搓去果皮, 用水漂去不成熟的種子和雜質, 挑選色白、粒大、飽滿、無病斑的做種。在氣候溫暖地區, 可隨采隨種當年的種子, 但氣候比較寒冷的地區, 第2年很難出苗, 一般多在第3年出苗。因此, 這些地區多在6月份播種上年采收的種子, 播前應進行催芽。
5.2.2 催芽
(1) 室外催芽法 選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方, 挖22cm左右深的平底土坑, 長寬視種子的多少而定, 坑內放一個無底的木箱, 或在土坑的四周嵌入木板。挖好排水溝后, 將干種子用室溫水浸泡24—48小時, 取出, 適量澆水, 與2—3倍的河沙混拌均勻, 倒入坑內覆蓋15cm厚的土, 如瓦背形, 再蓋一層葦簾, 或搭遮蔭棚, 防止曝曬和雨水沖淋。溫度控制在20—25℃。每半月翻拌1次, 并適當加水。2—3月后種子裂口, 便可播種。
(2) 室內催芽法 處理方法與室外催芽法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將種子放入有底木箱, 以便搬動。經2月左右, 種子裂口, 便可播種。
5.2.3 種子消毒
播前, 用10%的蒜汁侵泡種子12小時; 或用1%福爾馬林液侵泡10分鐘; 用多菌靈500倍液侵泡2小時; 用波爾多液侵泡15分鐘, 清水洗凈。波爾多液配制方法是, 按硫酸銅1kg、生石灰1kg、水120kg的比例配制成的藍色藥液。先用少量水把石灰化成石灰乳, 再緩緩倒入硫酸銅溶液, 不斷攪拌即成。隨配隨用, 用時攪勻。
5.2.4 播種時間
(1) 春播 4月中旬至6月上旬播種經催芽的種子。
(2) 夏播 7—8月播種當年采收或貯藏的種子。干種子播前用清水侵泡24小時。
(3) 秋播 9月至上凍前播種催芽的種子。
5.2.5 播種方法
(1) 撒播 開溝4cm深左右, 將種子均勻撒入, 上覆細土填平, 每平方米用種20—25g。
(2) 條播 在畦面橫向開溝, 播幅6cm, 播距10—14cm, 覆土3—4cm, 每平方米用種20—25g。
(3) 點播 按株行距3cm×3cm或5cm×5cm挖穴, 每穴下1—2粒種子, 覆土4cm, 每平方米用種15—20g。
播后用木板輕輕鎮壓。夏秋點播應覆蓋玉米秸或稻草, 再壓10—15cm的土。
5.2.6 移栽
(1) 年限 多采用2種方法: 第一, 3年生移栽, 4年生收獲; 第二, 2年生移栽, 6年生收獲。
(2) 時間 秋天至上凍前移栽。具體時間, 根據各地區氣候條件, 靈活掌握, 使避過高溫, 又躲果寒流。因為氣溫高時, 種栽容易萌動, 感病; 而突遇降溫, 又易凍傷, 造成缺苗。也可在春季解凍后, 芽苞尚未萌凍時移栽。移栽前半月澆灌參床。但春季氣溫較高、風大、土壤干燥, 越冬芽易受損傷, 故多不采用。
(3) 方法 小心地刨起參苗, 裝入木箱, 防止風吹日曬。選無病蟲害的健壯參苗, 分為大、中、小3種移栽。如不同規格參苗混栽, 大苗會防礙小苗生長, 造成減產。栽前, 苗根用1: 1: 120波爾多液侵泡10分鐘, 或用50%的多菌靈500倍液侵泡15分鐘。
山坡地從下往上栽種, 用撥土板橫畦開溝, 深6—7cm, 溝底要平, 參苗平放溝內, 使頭朝向下坡方向, 根不要彎曲。
平地種參與山坡地栽種相似, 多采用斜栽, 即將參苗傾斜30—45度栽于土中。株行距及覆土深度, 根據移栽年限、參苗大小及土壤肥力而定。
5.3田間管理
(1) 撤出防寒土 解凍后, 越冬芽萌動時, 摟去防寒草和上面的蓋土, 再用耙或二齒摟松表土, 平推平拖, 不要碰傷根部和芽苞。
(2) 架設蔭棚 出苗前要搭好蔭棚。蔭棚高度, 應根據氣候高低、植株大小, 靈活掌握。1—3年生的小苗, 前檐立柱地上部分為80—100cm, 后檐立柱為70-80cm; 4—6年生的, 前檐立柱為100—110cm, 后檐立柱為80-90cm, 另50cm埋入土中。前后檐相差30cm左右, 使棚頂形成一定的坡度。參棚要牢固, 風刮不倒。出苗達2/3時, 要蓋好房頂。一般架設雙透棚(又稱簡易棚) , 即用高粱稈或蘆葦、荊芭、樹條等編制而成, 其優點是節約原材料、產量高、品質好。也可架設全蔭棚, 即在頂棚蓋草簾、蘆葦簾, 使棚頂不透光。
(3) 摘蕾 為減少養分消耗, 促使參根積累更多的有效的成分, 要及時摘去全部花蕾。將花蕾運回加工。
(4)松土除草 每年松土除草3—4次。首次與撤除防寒草同時進行。
(5) 培土 人參向陽性強, 畦邊植株向外生長, 伸出蔭棚, 被日曬雨淋, 易引起病害, 甚至死亡。故應將其推回蔭棚里, 培土壓實。
(6) 防旱排澇 人參怕旱, 又怕澇。因此, 應根據雨量和土壤濕度, 適時排澇。天旱時, 早晚用噴壺向畦面灑水, 或開溝灌水, 澆至土壤攥成團, 撒開即散。春季缺水影響全年生長發育, 而秋旱又影響參根積累養分。所以, 要及時進行春灌秋灌, 并進行保墑。雨季要及時排水, 防止雨水沖積參畦, 造成土壤過濕, 通氣不良。
(7) 施肥 5月上旬苗出齊后, 結合松土開溝施入充分腐熟的糞肥、炕洞土等, 每平方米施2.5—4kg, 覆土蓋平。如遇干旱要及時澆水, 以防燒須根。也可根外追肥2%的磷肥: 用過磷酸鈣1kg, 加水5kg, 侵泡24小時, 濾去沉渣, 再加水45—50kg配成。6—8月的清晨或傍晚用噴霧器將配成的肥液噴在葉面上, 每年噴2—3次。此外, 可施“5406菌肥”。“5406菌肥”由10份腐殖土加1份豆餅粉, 接菌種堆制而成, 能增加土壤中的速效磷。
(8) 補苗 秋天補上缺苗。因病害而缺苗的, 經土壤消毒后再補。
(9) 越冬防寒 上凍前, 畦面要蓋草、壓土; 入春突遇降溫, 而參苗尚未出土, 也應蓋草防寒。參地周圍, 特別是擋風地塊, 還應架設防風障。此外, 要及時排除雪水, 以免侵害參根, 導致爛根死亡。
6 病蟲害防治
6.1 主要病害與防治
6.1.1 立枯病
(1) 危害 又稱“折腰病”, 是人參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主要為害地下莖部, 嚴重時造成參苗大片死亡。
(2) 癥狀 危害處顏色變淡, 呈黃褐色, 染病部位組織軟化失水變細, 產生絞縊癥狀, 有的萎蔫倒狀, 有的立枯而死。同時, 大部分幼苗開始腐爛。
(3) 發病條件 病菌以原菌體或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殘體組織越冬, 翌春土壤溫度適宜時, 開始萌發侵染植株, 逐漸向四周蔓延。此菌能在土壤中存活2—3年。在低溫條件下, 極易發生。一般6月上旬至中旬開始發生, 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盛期, 7月中旬基本停止。
(4) 防治方法 第一, 加強田間管理, 勤松土, 提高參床土溫; 第二, 發病初期, 應及時拔除病株, 集中燒毀; 第三, 用70%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或多菌靈400倍液澆灌病區, 灌藥后立即用清水洗參葉, 以防引起病害; 播種前, 在畦面噴灑200倍液五氯硝基苯, 用量每平方米為20kg。
6.1.2 黑斑病
(1) 危害 又稱斑點病, 為害人參整個植株。發病以葉片為主, 是一種危害較為嚴重的病害之一, 造成人參減產, 收不到種子。
(2) 癥狀 黑斑病主要發生在葉部, 其次發生在莖、花軸、花梗和果實上。被害葉片初期有近圓形或不規則的水侵狀斑點, 逐漸擴大呈暗褐色大斑, 后期斑點中部變黃褐色, 干枯易破裂。病斑逐漸擴展到整個葉片, 使葉片枯死。莖上葉斑初期橢圓形, 黃褐色, 以后向上下伸展, 中間凹陷變黑, 其上面生一層黑色霉狀物, 即病原菌子實體, 致使莖稈倒伏, 俗稱“疤拉桿子”。果實受害時, 表面產生褐色斑點, 果實干癟, 俗稱“吊桿子”。
(3) 發病條件 人參黑斑病, 一般6月初開始發生, 6月中旬至7月下旬發生較重, 8月下旬基本停止。多雨季節, 空氣濕度大的天氣, 該病極易流行。病原菌活動最適宜的溫度18—25℃, 氣候干燥病較輕。
(4) 防治方法 第一, 及時摘掉病葉, 拔除病株, 集中消毀; 第二, 入夏后適時掛簾, 調節陽光, 減輕病害; 第三, 選留無病種子; 第四, 種參消毒。用1%福爾馬林溶液侵泡種參10分鐘, 然后立即用清水沖洗干凈種參的殘液; 第五, 人參展葉期噴施50%多靈菌1000倍液, 或噴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每隔7天噴1次。
上述藥物要交替使用, 以防止病菌產生抗藥性。陰雨天縮短噴藥時間間隔。噴藥后如遇雨, 則雨停后再噴。高溫干旱不宜噴波爾多液。
6.1.3 疫病
(1) 危害 又稱濕腐病、“搭拉手巾病”, 是人參成株期的嚴重病害之一, 每年都有不同成度的發生, 嚴重時會造成大面積的減產。
(2) 癥狀 多為害4—6年生人參葉、莖、根, 葉片受害后, 出現水漬狀暗綠色大斑, 生病的莖和葉柄呈現暗綠色凹陷長斑。根部染病后, 逐漸軟化腐爛, 呈黃褐色, 有腥臭味, 根內可見黃褐色花紋, 根皮也容易剝脫。病株的葉片形似被熱水燙過而凋萎下垂, 以致整株枯萎死掉。
(3) 發生條件 在高溫高濕季節發生。7—8月間, 氣溫高, 雨水多, 土壤和空氣濕度大, 參床通風透光不好, 疫病極易流行。高溫連雨天氣發病極為猖獗。
(4) 防治方法 第一, 隨時摘除病葉, 集中燒毀或深埋; 第二, 及時松土除草, 保持土壤通風透光, 雨季深挖排水溝, 極時排水防澇; 第三, 發病出期, 每隔7—10天, 噴1次1: 1: 120波爾多液, 或噴2—3次敵克松500—1000倍液, 代森銨800—1000倍液。陰雨天適當增加噴藥次數。
6.1.4 銹腐病
(1) 危害 又稱爛根病、紅銹病, 主要為害根部、苞和莖基部。銹病發生比較普遍。從幼苗到各年生的, 從早春出苗到秋季植株枯萎, 整個生育期均能發生, 是一種難以解決的病害之一。
(2) 癥狀 銹腐病主要侵染地下部根莖、芽苞和根。感病組織呈黃褐色小點, 逐步擴大或融合呈近圓形、橢圓形和不規則形狀的銹色病斑, 與健康部位界線分明。嚴重時, 病斑連成一片并深入內部組織, 導致干病或進而引起復雜的軟病; 地上部分最終表現植株矮小, 葉片不展, 葉片上出現紅色或黃褐色斑點, 以致全部變紅而枯萎死亡。
(3) 發病規律 銹腐病除結凍外, 全年都有發生。一般于5月初開始感染, 6—7月是發病盛期。土壤濕度大, 腐殖層深厚, 參齡越大發病越嚴重。
(4) 防治方法 第一, 與禾本科作物輪作; 第二, 水旱輪作, 栽種前用水淹地; 第三, 拔除病株, 挖出病土, 每穴撒生石灰30—60g消毒, 再回填新土; 第四, 雨季及時排水防澇; 第五, 發病期, 用50%多菌靈5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2000倍液澆灌病株根部; 第六栽參時, 用65%代森鋅100倍液侵根10分鐘。
6.1.5 菌核病
(1) 危害 該病主要為害人參根部, 多發生在低洼地, 陰坡或山下坡濕度大的地塊。
(2) 病癥 主要發生于4年生以上的參根, 為害芽苞、根及根莖部位。根部感染后, 內部呈軟腐狀, 外部初期生少許白色絨狀菌絲體, 以后形成不規則的黑色鼠糞狀菌核。后期內部組織腐敗消失, 只剩下外皮。該病蔓延極快, 很難早識別, 前期地上部分幾乎和健康參株一樣, 當植株表現枯萎時, 參根早已腐爛不堪了。
(3) 發病條件 該病在土壤解凍前到出苗期間為發病盛期, 6月分以后基本停止。主要是春秋季低溫多濕, 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透氣性差時易發生病。蔓延后可造成人參成片死亡。
(4) 防治方法 第一, 選擇排水良好, 地勢高燥地塊栽參, 挖好水溝, 防止桃花水, 提早松土; 第二, 出苗前用1%的硫酸銅溶液進行床面消毒; 移栽地每平方米施用10—15g菌核利或多菌靈進行消毒; 第三, 及時拔除病株, 并用生石灰或1%—5%石灰乳對病穴進行消毒; 第四, 可參照銹腐病防治方法。
6.1.6 紅皮病
(1) 危害 又稱水銹病, 主要為害人參根皮。
(2) 病癥 感病的人參, 根皮變成黃褐色, 表皮變厚變硬, 輕者可逐漸恢復, 重者表皮有裂紋, 須根枯死, 莖葉萎蔫, 根隨之腐爛。
(3) 發病條件 地勢低洼積水, 土壤板結, 二價鐵錳含量較高, 是發病的重要原因。
(4) 防治方法 第一, 種參當年早春或提前1年翻耕曬垡, 使土壤充分腐化, 增強通透性, 使二價鐵轉化成三價鐵; 第二, 將黑土層下的活黃土翻上混勻, 或在黑腐殖土中摻入1/4或1/3活黃土; 第三, 低洼地做高床, 注意排水; 第四, 勤松土, 防止土壤板結。
6.1.7 炭疽病
(1) 危害 主要為害人參幼苗和成株葉部。一般新參區較輕, 老參區較重。
(2) 病癥 炭疽病主要感染葉, 其次是莖、果實。病斑初期在葉上表現小圓形暗綠色斑點, 逐漸擴大。斑點邊緣明顯呈黃褐色, 中間黃白色, 且薄而透明, 易碎成洞。病斑多呈小型, 直徑2—5mm, 最大可達15—20mm。嚴重病葉斑點多而密集。葉片常連葉柄從植株上脫落。炭疽病嚴重時, 可使植株上的葉片全部脫落, 植株瘦弱, 不能正常生長。
(3) 發病條件 該病全年皆可發生, 以7—8月表現嚴重。多雨和空氣濕度大的季節, 有利炭疽病的發生和蔓延。最適溫度為25℃, 最高溫度為30℃, 最低溫度為10℃以上, 秋季溫度降到10℃以下停止發生蔓延。
(4) 防治方法 第一, 選用無病種子, 播前進行消毒, 用1%福爾馬林液, 侵種10—15分鐘, 取出用清水洗凈后再播種或催芽; 第二, 下防寒土以后, 用1%硫酸銅或50%多菌靈200倍液, 進行床面消毒; 第三, 采取插花、掛簾, 調解透光度, 防止參棚漏雨, 迎風口設風障等, 均能降低人參感病率; 第四, 用藥劑防治, 其方法可參照斑點病防治法。
6.2 主要蟲害與防治
6.2.1 金針蟲
(1) 危害 又稱叩頭蟲。細胸金針蟲和溝金針蟲較為多見。春季幼蟲咬食根部和嫩莖, 使植株倒伏而死。
(2) 生活習性 解凍后4月份, 金針蟲開始活動。一般低洼、潮濕、土壤肥沃地塊較多。在床土溫度8—10℃時活動為盛期, 幼蟲能水平、垂直移動, 咬食莖和參根, 引起參株枯萎和死亡。
(3) 防治方法 第一, 在整地做床時, 用辛硫酸磷乳油700倍液澆灌, 進行土壤消毒。也可用0.05%或0.1%敵百蟲粉劑配成毒土藥殺, 或灌注敵百蟲液700—1000倍液; 第二, 毒餌誘殺。出苗后發現害蟲為害時, 將谷子煮到半熟, 撈出稍涼干, 然后拌入5%紅礬撒入床面誘殺; 第三, 用黑光燈、馬燈或電燈誘殺成蟲, 燈下放置容器, 盛水, 滴少量煤油; 第四, 用種子量的1/1000, 加75%辛硫磷乳油拌種; 第五, 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或75%辛硫酸700倍液, 灌受蟲害的植株根部; 第六, 麥麩5kg炒香后, 拌入50g氯丹乳油, 再加適量的水, 制成毒餌, 傍晚撒到害蟲出沒的畦面誘殺。
6.2.2 螻蛄
(1) 危害 又稱地拉蛄、土狗, 主要為害人參苗, 若蟲、成蟲咬斷參苗。
(2) 生活習性 4月下旬床土化凍后, 成蟲開始活動, 5—6月是活動盛期。成蟲白天潛伏在土中, 夜間出來, 咬食參根和幼莖, 并在7月參床內鉆成許多孔道, 使參苗與土壤分離枯萎死亡, 一般低洼多濕, 土壤肥沃地塊發生較重。
(3) 防治方法 第一, 使用腐熟的農家肥作基肥; 第二, 低洼潮濕和新開墾荒地及伐林地, 要做好土壤處理, 使用隔年土播種栽參。每平方米用燒熟的蘇子150g, 稍涼干, 拌2克敵百蟲撒入土壤中, 然后播種或移栽; 第三, 毒餌誘殺。用燒熟的麥麩5kg, 加水5kg, 加1.5%的1605粉1kg或克氯丹乳油50g充分拌勻, 下午4—5 點鐘后, 一小撮一小撮地撒入畦內, 其誘殺率較高。
6.2.3 蠐螬
(1) 危害 又稱百地蠶, 是金龜子幼蟲, 主要為害人參幼苗和參根。
(2) 生活習性 幼蟲6月中旬開始活動, 在土壤中咬食參根和幼莖, 造成嚴重的缺苗斷條。7月以后, 潛入地下化蛹。
(3) 防治方法 第一, 用敵百蟲粉, 每平方米施10—15g, 與30倍細土拌勻, 撒在表面, 然后倒細做床; 第二, 出苗后嚴重時, 可灌注敵百蟲700—1000倍液, 殺害率很高。
6.2.4 地老虎
(1) 危害 又稱切根蟲、截蟲, 分布較廣, 食性雜。為害人參的常見的有小地老虎、黃地老虎和大地老虎3種。幼蟲為害參莖和參根, 常將嫩莖從地面3cm左右高處咬斷, 并繼續轉株為害, 造成嚴重缺苗斷條現象。
(2) 生活習性 幼蟲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 以晝伏夜出活動咬食參苗。低洼地塊發生較重。
(3) 防治方法 第一, 毒土殺害。用2.5%敵百蟲粉劑1公斤, 加細土地15kg, 均勻地混合制成毒土, 下午4點鐘撒入人參行間, 殺害結果很好; 第二, 毒餌誘殺, 把炒熟的豆餅2kg, 加2.5%敵百蟲劑1kg, 加水適當拌勻, 一小撮一小撮地撒入參行間, 殺害率可達90%以上。
6.3 鼠害與防治
6.3.1 田鼠
(1) 危害 又稱黃鼠、灰鼠。早春參床化凍后, 在參床內倒洞咬參根; 有的在播種地內挖洞做窩, 尋食床內的參粒, 年年造成缺苗斷條。人參果實成熟時, 嗑食大量的種子, 而且盜竊大量的參果。
(2) 捕殺方法 第一, 早春積雪融化時 , 饑餓一冬的冬田鼠, 見到食物大量吞食, 可借此機會投放毒餌誘殺。用5kg新蒸煮的玉米面餅子, 切成薄片用油煎好, 然后摻拌250g磷化鋅放在參床邊誘殺; 或者用炒熟的玉米面或豆餅15kg, 100g紅礬, 拌勻加點水, 一小撮一小撮地放在參地周圍或作業道上誘殺田鼠。也可用0.05%—0.1%敵鼠鈉鹽, 或0.05%的殺鼠靈毒餌, 放在鼠洞或田邊誘殺。
6.3.2 花鼠
(1) 危害 又稱花黎棒子, 有時花鼠成群結隊地活動在參床周圍。當人參果實剛剛形成, 花鼠就開始嗑食, 到人參種子成熟時, 會把參園的參籽全部吃光。
(2) 捕殺方法 第一, 在參周圍挖出2m寬的空帶, 當參果形成前, 在穴帶上撒上帶有刺激味的藥劑, 使鼠聞味而遠離參園; 第二, 采用田鼠誘殺方法放毒鉺誘殺; 第三, 用少量酒類引鼠, 用鼠夾子、壓拍子或沙搶捕殺。
6.3.3 鼴鼠
(1) 危害 又稱瞎耗子, 往往在參床內竄成許多洞, 挖起一串串土堆, 破壞參床, 切斷參根。
(2) 捕殺方法 第一, 在通道處放一小罐, 罐口與通道保持同一平面, 將罐口用硬紙封好, 上面覆上少量細土, 偽裝成和通道一樣, 當鼴鼠行至罐口上, 便墜落到罐中, 以便捕殺; 第二, 在迎風一面扒開鼠洞, 讓風吹入洞內, 洞口上方插上木棍標記, 當鼴鼠回來堵洞口時, 插鐵鍬堵住退路捕殺; 第三, 將大蔥白破開放入一定的磷化鋅, 再合上用蔥葉纏好放入洞內, 然后用土封好洞門, 即可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