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有晾曬和烘干2種。
(1)曬干
1970年以前,山東產區多選背風、向陽。日照長的平地或石板,在早晨把花薄撒一層,當天曬當天收,此法省工省時,但遇風天、陰雨天就會影響質量。1970年以來,多用筐曬法。用木棒制成長約1.7米、寬約0.7米、高5-7厘米的筐架,用高粱秸或席(高粱秸不去皮,席要翻用,利吸水)做底。每筐曬鮮花2.5-3千克。將筐南北向置通風向陽處,北部墊高,曬至八成干后,可倒入席上翻曬。夜間或遇雨可將筐羅放在院內,筐與筐之間放兩根橫木,上蓋席(或防雨具)。花蕾達八成干時,絕對不能翻動,否則變黑,質量下降。
(2)烘干
1975年后開始采用。主要是在烘干房內進行。操作程序主要是:
預烘(室溫30℃)一裝花(35℃,每2-3小時上、下層花筐對換)→加溫與通風(40℃時通風,5-10小時內,溫度保持45-50℃.通風每次5分鐘,10小時后,溫度升至55℃時即迅速干燥,共約18小時)→出炕(出炕前1小時減火,并通風,當溫度下到10℃以下,銀花八九成干時,將花筐端出晾干)。
烘干時,建立烘房一般采用兩間式,長6米、寬5米,房子的一頭修兩個爐口,房間內修回龍炕式火道,房頂留煙筒和天窗,在離地面0.3米處.每間房前后墻各留相對的一對通氣孔,房內兩側離墻20厘米處各設鋼筋或木頭烘架一個,架間留1.4米的通道,架長5.6米、寬1.6厘米、高2.6米,架分10層,層距20厘米.底層離火道40厘米,每層放金銀花筐子8個,筐間距10厘米,共上花筐160個。上花前先預烘,去除室內潮氣和提高溫度,當室溫上升至35℃時即可裝花,鮮花厚度保持在3-4厘米,將筐子整齊地排放在烘干架上,關閉門窗,堵塞通氣孔,進行烘烤,每烘2-3小時,要將上面和下面的筐子倒換一次位置。裝好金銀花后,要立即增加火勢,當室溫提高到40℃左右時,鮮花開始排水,可打開天窗,排放水氣。5-10小時內,室溫應保持在45-50℃,打開氣孔,使水氣迅速排出。如溫度不夠,可將氣孔的一部分或全部堵塞,待室內潮氣大時再通風,每次只可5分鐘左右。10小時后,鮮花的水氣大部分排出,室溫達55℃,金銀花迅速干燥,一炕歷時18小時。出炕前l小時左右陸續減火,并一直通風透氣,溫度降至40℃以下,握之頂手、有響聲時,就可將花筐端出。無論曬干或烘干,均應在l-2天后再烘(曬)一次,使其干透。
目前山東產區,花農主要用筐曬法,烘房早已關閉或改為它用。藥材公司加工廠多用硫磺熏蒸法,現應禁止采用。
(3)加工研究
魯靈恩等以金銀花的主要有效成分揮發油和綠原酸為指標,比較了不同加工方法對金銀花質量的影響,測定丁細苞忍冬和擬太毛忍冬不同加工品(蒸品、薰曬、炒曬、生曬)的總揮發油和綠原酸含量,結果以熏品含量最高。郭宏濱等對金銀花的4種不同加工方法,即曬干、陰干、蒸曬、硫熏法進行了比較,結果以陰干法綠原酸含量最高,和其他3種方法比較有極顯著的差異,曬干法氯原酸含量最低,而彭廣芳等的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金銀花氯原酸含量的順序大致為硫熏烘干斗烘干→曬干→陰干,認為硫熏烘干法加工出的金銀花質量最好,陰干法最差。吳如英通過對灰氈毛忍冬質量研究發現,蒸曬品質量最好,生曬品質量最差。馮衛生等對不同加工品種氯原酸含量測定后認為,氮氣熏蒸金銀花可代替風干或烘干,以提高金銀花的外觀質量。朱曉光等介紹了金銀花的硫熏法,認為用此法加工,外觀性狀和色澤均能符合要求。熏后可放4-5天(陰雨季節)不發生霉變。
(1)曬干
1970年以前,山東產區多選背風、向陽。日照長的平地或石板,在早晨把花薄撒一層,當天曬當天收,此法省工省時,但遇風天、陰雨天就會影響質量。1970年以來,多用筐曬法。用木棒制成長約1.7米、寬約0.7米、高5-7厘米的筐架,用高粱秸或席(高粱秸不去皮,席要翻用,利吸水)做底。每筐曬鮮花2.5-3千克。將筐南北向置通風向陽處,北部墊高,曬至八成干后,可倒入席上翻曬。夜間或遇雨可將筐羅放在院內,筐與筐之間放兩根橫木,上蓋席(或防雨具)。花蕾達八成干時,絕對不能翻動,否則變黑,質量下降。
(2)烘干
1975年后開始采用。主要是在烘干房內進行。操作程序主要是:
預烘(室溫30℃)一裝花(35℃,每2-3小時上、下層花筐對換)→加溫與通風(40℃時通風,5-10小時內,溫度保持45-50℃.通風每次5分鐘,10小時后,溫度升至55℃時即迅速干燥,共約18小時)→出炕(出炕前1小時減火,并通風,當溫度下到10℃以下,銀花八九成干時,將花筐端出晾干)。
烘干時,建立烘房一般采用兩間式,長6米、寬5米,房子的一頭修兩個爐口,房間內修回龍炕式火道,房頂留煙筒和天窗,在離地面0.3米處.每間房前后墻各留相對的一對通氣孔,房內兩側離墻20厘米處各設鋼筋或木頭烘架一個,架間留1.4米的通道,架長5.6米、寬1.6厘米、高2.6米,架分10層,層距20厘米.底層離火道40厘米,每層放金銀花筐子8個,筐間距10厘米,共上花筐160個。上花前先預烘,去除室內潮氣和提高溫度,當室溫上升至35℃時即可裝花,鮮花厚度保持在3-4厘米,將筐子整齊地排放在烘干架上,關閉門窗,堵塞通氣孔,進行烘烤,每烘2-3小時,要將上面和下面的筐子倒換一次位置。裝好金銀花后,要立即增加火勢,當室溫提高到40℃左右時,鮮花開始排水,可打開天窗,排放水氣。5-10小時內,室溫應保持在45-50℃,打開氣孔,使水氣迅速排出。如溫度不夠,可將氣孔的一部分或全部堵塞,待室內潮氣大時再通風,每次只可5分鐘左右。10小時后,鮮花的水氣大部分排出,室溫達55℃,金銀花迅速干燥,一炕歷時18小時。出炕前l小時左右陸續減火,并一直通風透氣,溫度降至40℃以下,握之頂手、有響聲時,就可將花筐端出。無論曬干或烘干,均應在l-2天后再烘(曬)一次,使其干透。
目前山東產區,花農主要用筐曬法,烘房早已關閉或改為它用。藥材公司加工廠多用硫磺熏蒸法,現應禁止采用。
(3)加工研究
魯靈恩等以金銀花的主要有效成分揮發油和綠原酸為指標,比較了不同加工方法對金銀花質量的影響,測定丁細苞忍冬和擬太毛忍冬不同加工品(蒸品、薰曬、炒曬、生曬)的總揮發油和綠原酸含量,結果以熏品含量最高。郭宏濱等對金銀花的4種不同加工方法,即曬干、陰干、蒸曬、硫熏法進行了比較,結果以陰干法綠原酸含量最高,和其他3種方法比較有極顯著的差異,曬干法氯原酸含量最低,而彭廣芳等的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金銀花氯原酸含量的順序大致為硫熏烘干斗烘干→曬干→陰干,認為硫熏烘干法加工出的金銀花質量最好,陰干法最差。吳如英通過對灰氈毛忍冬質量研究發現,蒸曬品質量最好,生曬品質量最差。馮衛生等對不同加工品種氯原酸含量測定后認為,氮氣熏蒸金銀花可代替風干或烘干,以提高金銀花的外觀質量。朱曉光等介紹了金銀花的硫熏法,認為用此法加工,外觀性狀和色澤均能符合要求。熏后可放4-5天(陰雨季節)不發生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