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病毒顆粒。作為完整的病毒顆粒,只要具備形態學的條件,不論其有無感染性等生物活性,都是病毒顆粒。質粒是指病毒完全成熟階段的顆粒型,它分為裸露的核衣殼質粒(上圖)和被有包膜的核衣殼質粒(如圖)。自霍恩(R.W.Horne)和布倫納(S.Brenner)于1958年首次用負染(negativestaining)法以來,用電子顯微鏡所進行的病毒顆粒超顯微結構的研究飛速地發展著,因此,對病毒顆粒超顯微結構的各部分的統一命名是必要的。1962年在冷泉港定量生物學(Cold Spring Harbor Sym-posium on Quantitative Biology)座談會上,卡斯珀(D.L.D.Caspar)、克盧格(A.Klug)等7位著名的病毒學家提出的質粒、衣殼、亞基、核衣殼、包膜等新詞及其定義,實際上已被公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