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床是指胚泡通過與子宮內膜的相互作用侵入到子宮內膜的過程,孕卵與受精后的第3-4天進入宮腔,并在宮腔內游走2-3天,胚泡從透明帶中脫出露出表面的滋養(yǎng)層。胚泡失去了透明帶提高了著床能力。胚泡進入子宮腔后,要在子宮腔停留幾天,目的是在子宮腔中尋找合適的位置進行侵入。孕卵只有在著床以后才能從母血中獲得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以滿足胚胎發(fā)育成足月胎兒的需要。在著床過程中,包含相當復雜的形態(tài)學、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的變化。
著床前子宮內膜在雌激素與孕激素的作用下,發(fā)生著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細胞的增生、分化和分泌活動的出現(xiàn)和血液供應的增加。排卵后,隨子宮內膜的分化,可在電鏡下觀察到子宮內膜上皮細胞上有許多指狀突起,這種突起可能阿子宮腔上皮具有吸附胚泡于表面的能力。同時內膜腺體開始分泌一種粘多糖,有供應胚泡營養(yǎng)的作用。間質細胞分化成蛻膜細胞樣細胞,為著床后形成胎盤作準備。子宮內膜的血管也隨著內膜的增殖而增長,變彎曲呈螺旋狀,為胚胎著床做好準備。
(1)附著 在胚泡中內細胞團附近的滋養(yǎng)層細胞上有許多纖毛樣突起,它們與子宮腔上皮的纖毛樣突起形成指狀交叉銜接,可能是由于胚泡一端有粘稠物質,也可能是胚泡內膜表面上有電荷相互吸引,胚泡即可附著在內膜表面。
(2)植入 胚泡附著后很快就侵入子宮內膜。侵入的機制尚不清楚,有人認為可能是胚泡可分泌一種蛋白水解酶,分解上皮細胞之間的物質而形成縫隙,有利于胚泡侵入內膜的基質。約在受精9天以后,部分細胞開始相互融合,細胞間的界限消失,形成合體滋養(yǎng)層。大約再隔3天以后,入侵所造成的內膜創(chuàng)口完全修復,此時胚泡已被埋在肥厚的蛻膜層內而受到保護。
著床前內膜即已發(fā)生種種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子宮腔內膜變成一個能吸附胚泡的表面,內膜腺體分泌粘多糖,內膜血管不斷增長,同時間質細胞分裂活躍,所有這些都是為胚泡著床作好準備。著床后由于植入的刺激和組織溶解時產(chǎn)生組織酶的作用下,內膜進一步增厚,血液供應更為豐富,腺體分泌更加旺盛,間質細胞肥大,胞質含有豐富的糖原顆粒,成為蛻膜細胞,這一系列的變化稱蛻膜反應(decidual response)。此時的子宮內膜稱蛻膜。一些學者認為,子宮內膜在妊娠后發(fā)生的蛻膜變化,是著床的準備狀態(tài);也有學者認為,是內膜對滋養(yǎng)層侵入發(fā)生的上皮性防御反應。總之,蛻膜細胞在向受精卵供應營養(yǎng)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