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卵經過多次連續迅速的細胞分裂,形成許多小細胞的發育過程。每次卵裂產生的子細胞稱卵裂球(blastomeres)。卵裂的主要特點是細胞周期短,G1期非常短甚至沒有;每次卵裂,核物質重新合成增長,細胞質沒有增長,但其理化性質發生變化,因而卵裂球幾乎不生長即迅速地進行下次分裂,卵裂球體積越來越小,一旦核質比例達到平衡,細胞分裂速度開始減慢。卵裂后形成的大量小細胞,是便于以后形態發生中細胞的重排、胚層和器官原基的形成和胚體體形的塑造。各種動物卵裂速度相差很大,海膽卵于受精后數小時即形成數千個細胞,蛙1天內形成數千個細胞,而哺乳類1天時尚未完成第1次卵裂,隨后的每次卵裂也需10~12小時,在脊椎動物中是最慢的。動物卵裂模式的不同和卵內所含卵黃的數量和分布有密切關系,卵黃可阻滯卵裂進行的速度,甚至阻止卵裂面將細胞完全分開。卵裂可分為兩大類型:
完全卵裂 卵裂面將受精卵完全分開,卵裂球大小相差不多,一般少黃卵(均黃卵)都為全裂。中量端黃卵也進行全裂,但動、植物極卵裂球大小相差較多,如多數兩棲類、肺魚。卵裂是有規律地按一定形式進行,在32細胞前細胞多成倍增加,其后漸不規則。全裂類型較多,根據卵裂球排列形式,主要有:輻射型卵裂,如棘皮動物、文昌魚;螺旋卵裂,如部分軟體動物、多毛類環形動物;兩側對稱型卵裂,如海鞘;不規則型卵裂,有些卵最初是螺旋型,以后又改為兩側對稱型,如某些環節動物;有的卵裂程序不規則,初期的卵裂球的分裂即不同步,出現了3細胞期,如大多數哺乳動物。哺乳動物卵裂至16~64細胞期,形成多細胞實心球體,為典型的桑椹胚。
不完全卵裂 多黃卵進行這種卵裂,由于卵含大量卵黃,卵裂面不能通過整個卵,卵裂僅在卵的細胞質部分進行。有盤狀卵裂,卵裂發生在動物極胚盤上,胚盤下的卵黃不分裂,如硬骨魚、爬行類和鳥類;表面卵裂,昆蟲卵的大量卵黃集中于卵的中央,細胞核和少量細胞質位于中央,大部分細胞質分布在卵周,多次分裂后,卵裂環最終均位于卵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