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胚胎發育過程中,一部分細胞對其鄰近細胞的形態發生產生影響,從而決定其分化方向的現象。也就是細胞組織分化的決定性信號是來自與之密切接觸的另一群細胞。產生影響的細胞稱誘導者(inducer)或組織者,被影響(誘導)的細胞叫反應細胞(responding cell)。反應細胞只是在一定時間內對誘導者發生反應,一旦超出臨界時間,反應能力會逐漸減退以致完全消失。胚胎誘導現象是施佩曼(H.Spemann)1924年在兩棲類原腸胚和實驗中首先發現的。多種動物胚胎實驗表明,胚胎誘導是動物胚胎發育過程中的一個普遍現象。脊椎動物皮膚發育是研究誘導的理想材料,不同部位的皮膚可產生不同的附件,如齒、毛、羽、鱗片和腺體等。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誘導是逐級依次進行的,一種結構被誘導出來以后,它又可作為次級誘導者誘導鄰近其他結構的產生。從胚胎誘導的層次順序上可分為:(1)初級誘導,原腸胚的脊索中胚層誘導其上方的外胚層形成神經板,神經板形成神經管。(2)次級誘導和三級誘導,各器官原基形成的早期均有誘導現象,而且可出現連續的誘導。感官形成是最典型的例子,前腦區兩側外突的視囊,誘導其外方的外胚層形成晶狀體,稱為次級誘導。晶狀體又誘導其外表的外胚層形成角膜,稱為三級誘導。半個多世紀以來,已進行了大量胚胎誘導的實驗,已證明誘導物質是蛋白質及核酸。誘導物對反應細胞的作用方式有:(1)大分子物質的擴散;(2)直接的接觸,誘導者和反應細胞質膜上的受體起作用;(3)胚胎發育早期的細胞間通訊;(4)細胞外基質在誘導作用中起重要作用。關于誘導物質的化學本質和作用機理尚不很清楚,有待深入的實驗加以證明。總之,誘導物必須激活反應細胞內有關基因,基因活動的產物又激活其他有關基因。一組基因被激活,產生一組特異性蛋白,從而導致細胞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