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污染 主要指由于人類的各種活動排放的污染物進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體中,使水和水體的物理、化學性質發生變化而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價值。水體污染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導,全世界75%左右的疾病與水有關。常見的傷寒、霍亂、胃炎、痢疾和傳染性肝炎等疾病的發生與傳播都和直接飲用污染水有關。
水體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而后者是主要的。自然污染主要是自然因素所造成,如特殊地質條件使某些地區有某些或某種化學元素的大量富集,天然植物在腐爛過程中產生某種毒物,以及降雨淋洗大氣和地面后挾帶各種物質流入水體,都會影響該地區的水質。人為污染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廢污水對水體的污染,包括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農田排水和礦山排水等。此外,廢渣和垃圾傾倒在水中或岸邊,或堆積在土地上,經降雨淋洗流入水體,都能造成污染。
排入水體的污染物種類繁多,分類方法各異。一般可按污染物組成分為無機污染物、有機污染物和農藥污染物等。酸性或堿性物質進入水體使水的pH值發生變化,酸、堿在水體中可彼此中和,也可分別和地表物質發生反應生成無機鹽類,由此引起水體中酸、堿、鹽濃度超過正常量使水質變壞的現象稱水體的酸堿鹽污染。
水體中的酸主要來源于冶金、金屬加工的酸性工序;制酸廠、農藥廠、人造纖維等工廠的廢酸水以及進入水體的酸雨等,堿主要來源于印染、制藥、煉油、堿法造紙等工業污水。
我國漁業用水的標準對淡水域規定pH值為6.5~8.5,海水為7.0~8.5;農田灌溉用水標準為pH值為5.1~8.5。當水體長期受酸堿污染,就會使水體不能維持正常的pH范圍,既影響水生生物的正常活動,造成水生生物的種群發生變化,導致魚類減少,又會破壞土壤的性質,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還會腐蝕船舶、水上建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