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移植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器官移植,因為正常角膜具有無血管和淋巴管的特性,可以阻止組織相容性抗原到達局部移植組織,從而隔絕了與免疫系統的接觸,因而角膜被稱為人體中的“免疫赦免區”。然而須要進行角膜移植的病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甚為常見,與血管無關的角膜緣朗罕細胞也在排斥反應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角膜移植排斥反應導致移植片混濁成為移植失敗的重要原因。不同情況的植床條件以及HLA配型的差異,使角膜移植排斥反應率有很大差別,無血管化病變角膜術后排斥反應率低于10%,嚴重血管化病變角膜排斥反應率可達20-50%。角膜移植排斥反應屬于Ⅳ型變態反應,一般發生在手術2周以后,易發生于術后4-18個月內,輕、中度角膜移植排斥反應發現后立即用免疫抑制劑治療,角膜植片多能恢復透明,拖延治療或嚴重的排斥反應則多以移植片混濁告終。
臨床表現
1.角膜移植術后患眼突然充血,視力下降; 2.角膜移植片水腫; 3.移植片出現上皮排斥線,或上皮下浸潤,或基質浸潤,或內皮排斥線及角膜后沉著物。
診斷依據
1.角膜移植手術操作成功,移植片透明至少2-3周后,無其他原因可究; 2.患眼刺激癥狀突然加重,眼痛、羞明、異物感和視力下降; 3.睫狀充血、角膜后沉著物,前房閃光陽性; 4.反應限于移植片,常始于靠近新生血管處; 5.角膜移植片各層次排斥反應可先后或同時發生; 6.常伴眼壓升高。
治療原則
1.抗排斥反應治療; 2.預防感染; 3.營養、對癥支持治療。
用藥原則
1.輕癥或上皮性排斥反應以局部用藥為主,輔以營養,支持治療; 2.重癥除局部用藥外,還應全身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和抗生素,必要時口服環孢霉素A。
輔助檢查
1.一般患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和“B”為主; 2.嚴重病例全身應用免疫劑者,檢查專案應包括檢查框限“A”、“B”和“C”。
療效評價
1.治愈:移植片透明,水腫消失。 2.好轉:移植片基本透明,輕度水腫。 3.未愈:移植片混濁,水腫無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