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免疫復合物型變態反應。參加反應的抗體多數是IgG(免疫球蛋白G),有補體參加,因此常可引起嚴重的組織損傷。目前認為,Ⅲ型變態反應是在一定條件下,可溶性抗原與特異性抗體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由于抗原與抗體的比例不同,因此所形成的免疫復合物大小不一。當抗體過剩時,形成大分子可溶性免疫復合物,易被吞噬或形成局部過敏壞死現象。當抗原過剩時,形成小分子可溶性免疫復合物,該類復合物可經腎小球濾過排出。而當抗原略大于抗體時,則會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復合物。此類免疫復合物既不易被吞噬清除,又不能通過腎小球濾過排出,而是較長時間地循環于血流中,當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時,易嵌留在血管壁的基底膜,通過激活補體,吸引中性粒細胞到局部,在發生免疫作用的同時導致組織損傷,最終形成以中性粒細胞浸潤為主的伴有出血、水腫、組織壞死性炎癥。由于免疫復合物的數量和沉積部位不同,可在不同臟器、組織造成輕重不一的病變,呈現一定的臨床癥狀。如常見的腎小球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次)血清病、紅斑狼瘡性腎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