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胎兒的心臟和大血管在母體內發(fā)育有缺陷或部分發(fā)育停頓所造成的病變。引起此病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胎兒發(fā)育環(huán)境的變化(特別是母親妊娠3個月內子宮病毒感染、羊膜病變和受放射線或細胞毒性藥物影響等)和遺傳缺陷,是發(fā)生本病的重要因素。根據病人是否有紫紺,可將本病分為無紫紺和有紫紺兩大類。前者又分為:無分流型(左右兩側血循環(huán)途徑之間無異常的溝通,不產生血液的分流);自左至右分流型(左、右兩側血循環(huán)途徑之間有異常的溝通,使左側壓力較高的動脈血從左心腔的不同部位流入靜脈血中)。后者常為自右至左分流型(左、右兩側血循環(huán)途徑之間有異常的溝通,靜脈血從右心腔的不同部位流入動脈血中,因而出現紫紺)。輕的無分流型和自左至右分流型患者,可無或僅有輕度癥狀,且癥狀出現較晚;重者早年即出現癥狀,如有典型雜音,易患呼吸道感染、易疲勞和頭昏等。一般根據病史、體征、胸部X光透視和心電圖檢查,即可作出診斷。應定期進行兒童健康檢查,及早發(fā)現本病。無紫紺者手術后效果較好,有紫紺者手術效果較差。輕的無分流型和自左至右分流型患者,常可活到成年或老年,而重的自右至左分流型患者,則常難以活到成年。治療本病主要在于防止心力衰竭、感染心內膜炎和肺炎等并發(fā)癥。進行遺傳咨詢,注意妊娠衛(wèi)生,防止各種有害因素對孕婦的影響,則是預防本病發(fā)生乃至提高人口素質的根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