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流業動員,是指國家在物流業領域,改組管理體制,實行戰時政策,控制物流秩序和流向,從而保障戰爭和社會對“物”的需求的社會實踐活動。其地位作用已凸現于近期幾場戰爭的實踐。
現代物流業動員,不僅是保障戰役主力軍團機動的有效手段,更是社會化支前保障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現代物流業動員,其實質是圍繞軍需物資(包括軍事專用物資和軍民通用物資)的采購、倉儲、運輸、配送等環節,所進行的統籌安排、優化調度和全面管理的過程,運輸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它既是保障戰役主力軍團機動的一種有效手段,更是社會化支前保障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信息化條件下的現代戰爭,物資消耗巨大,對社會化保障的依賴程度更高。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士兵所需的食品、飲用水、被服、藥具、油料等,多數是由國內大型物流公司提供全程保障的,而且通過計算機網絡鏈接物流運作的各個環節,實現物流配送實體和信息網絡的“無縫鏈接”,使得戰場需求與社會化支前保障同步。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在軍事實踐中的運用,不僅帶來了新一輪軍事變革,而且創新了社會化支前保障的模式。物流動員支前,便是其中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
現代物流業動員,跟蹤物資的采購、儲備、運輸、配送、信息、服務等環節,實現軍隊需求與社會供應的“無縫鏈接”。現代物流業動員,通過共享軍地物流設施、服務、供應商、信息通信、物流人才等資源,降低區域內軍地物流總體社會成本,提高服務水平和后勤供應保障能力。動員的內容,主要表現為物資采購、運輸、配送以及信息技術、服務等環節上的物流人員、物資、裝備、設施、信息和資金動員。在物資采購上,強化“政府采購”的主體地位,通過政府行為,規范物資采購的程序、方法和手段;同時,采取“計劃采購”和“實時采購”相結合的辦法,保證戰時物資采購的有效性。在物資儲備上,增強大型物流中心“集中儲備”的物資供應能力;采取開放式物資儲備方法,變軍隊獨家儲備為軍民共同儲備,通用物資主要依靠社會儲備;改變物資儲備方式,將以實物儲備為主轉為以生產技術能力儲備為主,減少資源浪費。在物資運輸上,完善運輸人員、工具、技術平戰兼容、快速轉換的動員機制,制定相關法規制度,建立由公路、鐵路、民航、海運等運輸部門以及地方企業、公司參加的聯合運輸機構,實現運輸保障網絡化、一體化。在物資配送上,任務牽引、合理布局,建立軍地通用物流配送中心,擔負轄區物資配送保障任務;完善物流配送信息網絡,資源共享、“配”“送”互動;優化配送程序,提高配送效率。在信息技術支持上,建立信息、設備、管理、統計等標準體系;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EDI、GPS)、信息平臺、信息裝備和信息手段,實現物資供應方、需求方、配送方、儲存方的有效協調和無縫鏈接,構造出高效率、高速度、低成本的物流供應鏈。在送達服務上,規范服務標準,明確送達時間、地點、交接方式,并提供人才、技術指導。
現代物流業動員,重在平時建立軍民一體化物流網絡體系。建立軍民一體化物流網絡體系,寓“戰場”于“市場”,寓“軍事物流”于“地方物流”,這是現代物流業動員建設的必然趨勢。以軍隊和地方用戶共同需求為牽引,以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為結點,以鐵路、公路、水路、航路、管路為紐帶,以信息化技術平臺和網絡化運輸工具為載體,建成集交通運輸、連鎖配送、信息通信、管理決策于一體的物流網絡體系。一是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中貫徹軍事需求。美國《商船法》規定,新造和購買船舶必須滿足戰時和全面緊急狀態下適用于國防要求。美國國防部于1975年還規劃確立了一個約5.2萬公里長的鐵路網(即所謂的“戰略鐵路走廊網絡”)。通過這個網絡中的結點,可以把美國疆域上任何地方連為一體,特別是把約1000個重要的國防設施,包括極其重要的承包商、軍火生產基地緊密相連,大大增強了美國軍事鐵路運輸的保障能力。二是注重軍民一體化物流技術的開發與研制。如,運輸技術主要研制開發大型化、專用化、集裝化的車輛和GPS(車輛跟蹤定位系統)、CVPS(車輛運行線路安排系統);倉儲技術主要包括開發自動化立體倉庫和電子化倉儲管理;信息技術主要研制自動識別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技術等;管理技術主要開發管理優化與決策支持、業務流程再造和系統運行維護技術等。三是建立物流信息資源服務中心。從政府組織、高等院校、科研部門、物流企業、軍隊后勤等有關單位,抽調或聘請一批精通物流業務處理、經濟管理、計算機運用、信息技術開發等方面的專家,成立常設的指揮、控制、服務機構,為現代物流業動員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提供業務指導和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