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曉東
隨著國內零售業的迅猛發展,國內外零售巨頭在各地,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廝殺更是進入白熱化。日前,我國產品供應商和沃爾瑪在上海的一番PK遭遇卻讓我們看到了事情的另外一面。
據媒體報道,時隔9年后再次搶灘上海的沃爾瑪,其上海首家店自7月28日開店以來,時常發生缺貨現象。
產品短缺時間并不長,主要是因為周邊居民的搶購導致沃爾瑪供貨不及。然而,自國慶節后,沃爾瑪上海店缺貨商品不僅品種多,而且缺貨時間長,部分商品缺貨已長達一周。“抱歉!本商品暫時缺貨。”19日,沃爾瑪上海店的貨架上出現了近30處這樣的標牌。
在我國商品生產處于過剩狀態的今天,零售店中頻頻出現商品缺貨現象,尤其是出現在世界知名零售企業沃爾瑪的大賣場中,很難令人理解。
究其原因,問題主要出在供應鏈上。據沃爾瑪上海店某生鮮品牌供貨商透露,沃爾瑪的訂貨采購模式和目前上海地區的其他零售商都不一樣,大家還不太適應。
沃爾瑪高效的信息系統曾經備受業界推崇,全球4000多家門店可在1小時之內對每種商品的庫存、上架、銷售量全部盤點一遍。內外部信息系統的緊密聯系使沃爾瑪能與供應商每日交換商品銷售、運輸和訂貨信息,實現商店的銷售、訂貨與配送保持同步。
但沃爾瑪這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管理和供應鏈模式在中國遭遇到瓶頸:首先是國內多數供應商的信息系統遠遠比不上沃爾瑪高效、先進,國內的網絡信息化環境也不可和美國同日而語。沃爾瑪模式要求供應商有一個配套的技術平臺,目前國內供應商很少能與其相適應,致使供應商很難獲得較好的利潤,進而使供應商在供貨上出現問題。
沃爾瑪的開店宗旨是先建配送中心,然后在配送中心一天的車程范圍內選址開店。沃爾瑪對供應商的要求非常嚴格,尤其是時間管理最苛刻。通常情況下,除了生鮮供應商和日配供應商之外,配送中心都需要先預約:今天下午15點送到配送中心,如果16點才去,要重新排隊。這的確讓很多首次跟沃爾瑪打交道的供貨商很不適應。
國內大多數供應商目前在供應鏈管理和網絡化物流配送體系的建立上可以說剛剛處于起步階段,面對沃爾瑪嚴格和完善的管理,我們的企業難免有手忙腳亂的現象。同時,我們也看到,沃爾瑪在中國所開店面較少,圍繞一個配送中心密集建店來降低成本的優勢無法發揮,反而增加了沃爾瑪的物流成本。
與其說國內供應商在PK沃爾瑪,倒不如說是供應鏈管理所引發的物流配送不到位引發了這樣的事件。國內的供應商應該從這樣的事件中領悟到“沒有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統,就很難和國際先進的物流配送系統接軌”的道理。“打鐵還得自身硬”。從基礎做起,盡快建設高效的物流管理系統和供應鏈是上策。對于以高效靈活的全球物流配送系統作為成功根基的沃爾瑪來說,要在中國的零售市場分上一杯羹,就不能指望國內的供應商一口能夠吃成胖子。既然你要來中國開店,還是要適應一下中國的實際,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心急,畢竟這有一個過程。
有國內專家已經想好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可以嘗試著建立獨立的專業物流配送公司,由該公司統一負責某一區域賣場、超市的物流運輸。這樣,既可以降低配送成本,又可以解決供應商物流問題。而像這類共同配送模式在國外已相當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