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肉的日子里,如果三個月無肉——大家最擔心的是如果三個月無雞,我們的身體會不會缺乏某些營養?
其實,從營養學的角度上分析,只要安排合理,素食中所含的營養元素完全能取代肉類。肉食的主要營養素在于蛋白質,蛋白質含量在15~20%左右,完全可以用同等量的雞蛋加3~5倍的鮮牛奶(或酸奶)或兩倍的豆制品來替代。
營養學家計算出一份(約合50g)雞肉,一份牛肉及一份豬肉的營養成分:
一份雞肉,一份海帶(代替其中的纖維素)
一個雞蛋(代替其中的蛋白質)
15粒開心果(代替其中的脂肪)
一小塊豆腐(代替其中的鈣質)
一份牛肉,一份芹菜(代替其中的纖維素)
一塊乳酪(代替其中的蛋白質)
20粒花生(代替其中的脂肪
一份豆腐干(代替其中的鈣質)
一份豬肉一份蘑菇(代替其中的纖維素)
一個煎蛋(代替其中的蛋白質)
20粒杏仁(代替其中的脂肪)
一份豆腐絲(代替其中的鈣質)
如果你不習慣拿著計算器計劃一日三餐,那么,暫時斷了肉食的,只要保證一日三餐中蛋類和奶類食物的攝入就能基本保證營養的均衡。
如果三月不知肉味——又沒有銷魂的余音繞梁,怎能三月不知肉味?我們喜歡肉食是因為它的口感鮮美獨特。身體的營養需求不難滿足,肉類的味覺吸引卻不好抵擋。在不得不無肉的日子里,如何讓我們的味蕾享受到肉類所獨有的鮮美?
幸好,中華民族一直以來都是愛吃的民族,即使是因宗教信仰而不能吃肉的人也能享受到高明的廚師用素食模仿的肉類滋味。全部的秘密就在于如何調配素食,以達到肉類所能達到的味覺效果。很多大型超市都有豆制品做成的“素雞”銷售,有些大城市甚至還可以買到專供素食餐廳的半成品,如大豆蛋白提純(用以替代各種肉類口味)和魔芋提純(用以替代各種水產口味)的素食材料,在口感上足以以假亂真。
吃素?給個理由先!我們其實本來就更適合素食,因為:
1.生物學家認為:這是身體硬件的生理選擇生物學家發現,任何動物的飲食結構必然與其生理結構有關。人的消化系統是身長的12倍,而且,我們的牙齒和下巴的結構不利于撕咬,而是更適合咀嚼和磨碎食物,我們的生理結構天生就更適合素食而不是肉食。
2.營養學家認為:素食提供更豐富的蛋白素食中,蛋白質的含量相當豐富:其中麥谷類的蛋白質含量約8%~12%,黃豆可高達40%,是普通肉類的兩倍(即使是最瘦的牛排也只有20%可用的蛋白質);許多堅果、種籽與豆類中含有30%的蛋白質。
3.醫學家認為:素食含有大量的纖維素,素食中的纖維素可促使胃腸蠕動,減少便秘的發生,還可幫助帶走體內多余的脂肪,延緩糖的吸收。所以,素食可有效預防闌尾炎、結腸炎、心臟病、肥胖癥和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
4.社會學家認為:素食讓人心境更平和,動物性食物更容易導致焦慮荷爾蒙的分泌,使人情緒不穩,而植物性食物則更容易讓人心境平和。
5.上帝的意見:當然,你也不妨參考一下上帝的意見:他說:“看啊,我給了你們每一種草木的種子,散布在大地的表面,所有樹木上面的果實,即是你們的食物!”,在另一章里他還說:“但是,生物的肉和血,你們不能吃!”食素設計,從被動到主動 “素食”(vegetarian)這個字,并非來自于“蔬菜”(vegetable),而是來自一個拉丁字“vegetare”,意思是“給予生氣”、“使人朝氣”,而羅馬字里所用到homovegetus指的是活潑健康的人。
年復一年錯愛一個人,心里會結出老繭;年復一年錯愛大魚大肉,身體則會積存不少垃圾。腸胃長時間超負荷運轉,不僅給身體壓力,更是窈窕身材的死敵。蔬菜中所含的粗纖維更能幫助清除體內的垃圾。
請你素餐經過春夏秋冬,令周身不藏一點兒雜質,心境也漸漸清清白白——你為刀俎,我為魚肉,人生何苦至此?即使沒有禽流感、瘋牛病、口蹄疫,我們都需要偶爾嘗試素食——清理腸胃,整頓身體,清新樣貌。如果你做不到完全素食,那么至少,每年、每季度、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都可以成為一個偶爾為之的素食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