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別名:三葉半夏、三葉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水玉、地文、和姑、守田、示姑、羊眼半夏、地雷公、狗芋頭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推薦菜品:六和茶
半夏詳細介紹
原料介紹
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塊莖。半夏多年生草本,生于陰濕山坡、林下、田野、溪邊;有栽培。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種子繁殖培育第3年、珠芽繁殖培育第2年、塊莖繁殖春栽當年的9月下旬至11月收獲。挖取塊莖,篩去泥土,按大、中、小分等,放筐內。于流水中用棍棒搓搗脫皮,也可用半夏脫皮機去皮,洗凈,曬干或烘干。
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外皮及須根,曬干。
半夏塊莖呈類球形,直徑0.8至2厘米。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棕色凹點狀根痕,下端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以個大,質堅實,色白,粉性足者為佳。
營養(yǎng)分析
柏子仁含有脂肪泊約14%,多為不飽和脂肪酸組成,還含有少量揮發(fā)油,皂甙、蛋白質、鈣、磷、鐵多種維生素等。
相關人群
陰虛燥咳嗽、津傷口渴、出血癥及燥痰者禁服。
食物相克
半夏惡皂莢,畏雄黃、生姜、干姜、秦皮、龜甲,反烏頭、羊血、海藻、飴糖。
相關人群
制作指導
1. 內服多制用,外用多生用。
2. 濕痰壅滯,癥見痰多咳嗽,氣逆者,可與陳皮、茯苓等配伍。
3. 寒飲內停而致嘔吐者,可配生姜。
4. 寒熱互結于中焦,癥見心下痞滿不痛,或嘔吐下利者,可與黃連、黃芩、干姜等同用。
食療作用
半夏味辛、苦,性溫;有毒;歸脾、胃、肺經(jīng);性燥體滑,可散可降;
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散結消腫的功效;
主治咳喘痰多,頭痛眩暈,夜臥不安,嘔吐反胃,胸脘痞滿,癭瘤痰核,梅核喉痹,瘧疾,癰疽腫毒,遺精帶下。
其他相關
《綱目》云:“《禮記.月令》:五月半夏生。蓋當夏之半也,故名。守田會意,水玉因形。”《本草圖經(jīng)》云:“其生平澤者甚小,名羊眼半夏。”蓋因形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