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別名:黃瓜香、玉札、山棗子、酸赭、白地榆、鼠尾地榆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推薦菜品:銀耳燉白花蛇舌草 芙蓉黃瓜香
地榆詳細介紹
原料介紹
地榆為薔薇科植物地榆和長葉地榆的根。地榆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300米以下的草原、草甸、山坡草地、灌叢中或疏林下。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西南及河南、湖北、湖南、廣西等地;長葉地榆生于海拔100至3000米的山坡草地、溪邊、灌叢、濕草地及疏林中。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黑龍江、遼寧、河北、山西、甘肅等地。播種第2至3年的春、秋季采收,于春季發芽前、秋季枯萎前后挖出,除去地上莖葉,洗凈曬干,或趁鮮切片干燥。
1. 地榆要呈圓柱形或不規則的紡錘形,彎曲,長15至20厘米,直徑0.5至2厘米。表面棕色,灰褐色或暗紫色,粗糙,具縱皺紋,橫裂紋及支根痕,質堅,折斷面較平坦,略具粉質。橫斷面形成層環明顯,皮部淡黃色,木部棕黃色或帶粉紅色,有放射紋理。氣微,味微苦而澀。
2. 長葉地榆錢根圓柱形,常彎曲,長15至25厘米,直徑0.5至2厘米。支根較多,表面棕褐色,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細毛狀,可見眾多纖維,橫斷面形成層環不明顯,皮部黃色,木部淡黃色,無放射紋理。
以條粗,質堅,斷面粉紅色者為佳。
營養分析
黨參對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能增強機體抵抗力;能使家兔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增加;能擴張周圍血管而降低血壓,并可抑制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具有調節胃腸運動,抗潰瘍,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等作用;還對化療放射線所引起的白細胞下降有提升作用。
相關人群
虛寒性出血癥禁服,血虛有瘀者慎服。
食物相克
地龍畏蔥、鹽。
相關人群
制作指導
1. 止血宜炒炭用,瀉火解毒宜生用。
2. 心肺熱盛,吐血不止者,可柏葉、黃芩、小薊等配伍。
3. 腸癰未成膿者,可與金銀花、生甘草同用。
4. 各種癰瘡初起者,可用本品搗汁涂,或研末調敷。
食療作用
地榆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胃、大腸經;入血斂降;
具有涼血止血,瀉火解毒的功效;
主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腸風血痢,痔漏,赤白帶下,癰瘡腫痛,濕疹陰癢,水火燙傷,蟲蛇咬傷。
其他相關
地榆,陶弘景云:“其葉長似榆而長,初生布地,故名。”《綱目》曰:“按《外丹方》言,地榆一名酸赭,其味酸、其色赭故也。”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推薦菜品:銀耳燉白花蛇舌草 芙蓉黃瓜香
地榆詳細介紹
原料介紹
地榆為薔薇科植物地榆和長葉地榆的根。地榆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300米以下的草原、草甸、山坡草地、灌叢中或疏林下。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西南及河南、湖北、湖南、廣西等地;長葉地榆生于海拔100至3000米的山坡草地、溪邊、灌叢、濕草地及疏林中。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黑龍江、遼寧、河北、山西、甘肅等地。播種第2至3年的春、秋季采收,于春季發芽前、秋季枯萎前后挖出,除去地上莖葉,洗凈曬干,或趁鮮切片干燥。
1. 地榆要呈圓柱形或不規則的紡錘形,彎曲,長15至20厘米,直徑0.5至2厘米。表面棕色,灰褐色或暗紫色,粗糙,具縱皺紋,橫裂紋及支根痕,質堅,折斷面較平坦,略具粉質。橫斷面形成層環明顯,皮部淡黃色,木部棕黃色或帶粉紅色,有放射紋理。氣微,味微苦而澀。
2. 長葉地榆錢根圓柱形,常彎曲,長15至25厘米,直徑0.5至2厘米。支根較多,表面棕褐色,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細毛狀,可見眾多纖維,橫斷面形成層環不明顯,皮部黃色,木部淡黃色,無放射紋理。
以條粗,質堅,斷面粉紅色者為佳。
營養分析
黨參對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能增強機體抵抗力;能使家兔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增加;能擴張周圍血管而降低血壓,并可抑制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具有調節胃腸運動,抗潰瘍,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等作用;還對化療放射線所引起的白細胞下降有提升作用。
相關人群
虛寒性出血癥禁服,血虛有瘀者慎服。
食物相克
地龍畏蔥、鹽。
相關人群
制作指導
1. 止血宜炒炭用,瀉火解毒宜生用。
2. 心肺熱盛,吐血不止者,可柏葉、黃芩、小薊等配伍。
3. 腸癰未成膿者,可與金銀花、生甘草同用。
4. 各種癰瘡初起者,可用本品搗汁涂,或研末調敷。
食療作用
地榆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胃、大腸經;入血斂降;
具有涼血止血,瀉火解毒的功效;
主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腸風血痢,痔漏,赤白帶下,癰瘡腫痛,濕疹陰癢,水火燙傷,蟲蛇咬傷。
其他相關
地榆,陶弘景云:“其葉長似榆而長,初生布地,故名。”《綱目》曰:“按《外丹方》言,地榆一名酸赭,其味酸、其色赭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