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別名:牡桂、桂、大桂、筒桂、辣桂、玉桂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推薦菜品:當(dāng)歸赤豆煲豬肝 烹子魚 十全大補湯 氣血雙補湯 續(xù)斷烏蛇酒 羊腎餛飩 丁香鴨 胡蘿卜炒豬腎 桂漿粥 肉桂米酒粥
肉桂詳細介紹
原料介紹
肉桂為樟科植物肉桂和大葉清化桂的干皮和枝皮。肉桂常綠喬木,生于常綠闊葉林中,但多為栽培。我國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等地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均有栽培,尤以廣西栽培為多,大多為人工純林;大葉清化桂,我國從1962年從越南引種,栽培于丘陵或斜坡山地,在廣東、廣西等地有大面積栽培。
多于秋分后,剝?nèi)≡耘?至6年的樹皮或枝皮,曬1至2天,卷成圓筒狀,陰干,稱油筒桂(廣桂);剝?nèi)?0余年的樹皮,將兩端削成斜面,夾在木制的凹凸板中曬干,稱企邊桂;將老樹干離地30厘米處,作環(huán)狀剝皮,放木夾內(nèi)曬至九成干,取出,縱橫堆疊,加壓,約1個月干燥,稱板桂;桂皮加工過程中余下的邊條,削去外部栓皮,稱桂心;塊片稱桂碎。
1. 肉桂干以兩側(cè)略內(nèi)卷呈淺槽狀,習(xí)稱“企邊桂”;干以和枝皮呈卷筒狀,習(xí)稱“油筒桂”,長30至50厘米,寬或筒徑2至10厘米,厚2至8毫米。外表面灰棕色,略粗糙,有突起的皮孔;內(nèi)表面棕紅色,平滑,指甲刻劃顯油痕。質(zhì)堅實而脆,折斷面顆粒性,近外層有一條淺黃色切向線紋(石細胞環(huán)帶)。香氣濃烈特異,味甜、辣。以外表細致、皮厚體重、不破碎、油性大,香氣濃,甜味濃而微辛、嚼之渣少者為佳。
2. 南玉桂為植物大葉清化桂的干皮和枝皮,藥材性狀與肉桂相似,嚼之特別清香,化渣,一般認為質(zhì)量較好。
營養(yǎng)分析
1. 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發(fā)表解暑。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惡,口中甜膩,口臭,多涎,暑濕表癥,頭脹胸悶。
2. 抗炎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還具有抗癌作用。含有蛋白質(zhì)、糖及維生素等營養(yǎng)。
3. 性味甘淡、微寒、有清熱、解毒、祛淤、消腫作用,可治療白喉、百日咳、痢疾、痔瘡、跌打損傷等癥。
相關(guān)人群
陰虛火旺、里有實熱,血熱妄行及孕婦禁服。
食物相克
用桂忌用諸蔥。
相關(guān)人群
制作指導(dǎo)
1. 下焦陽虛火衰,癥見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小便不利或頻數(shù)者,最宜與附子相須為用,以增強溫補腎陽之功。
2. 久寒積冷,寒凝氣滯,而致脘腥冷痛,脅肋脹痛,腸鳴泄瀉者,可單味研末服。
3. 本品入肝腎血分、能溫經(jīng)通脈,故常用于寒凝經(jīng)脈、氣血瘀滯所致的痛經(jīng)、經(jīng)閉及產(chǎn)后腹痛等癥,臨床宜與川芎、當(dāng)時等同用。
食療作用
肉桂味辛、甘,性熱;歸腎、心、脾、肝經(jīng);香辣氣厚,降而兼升,能走能守;
具有溫腎助陽,引火歸原,散寒止痛,溫經(jīng)通脈的功效;
主治腎陽不足,畏寒肢冷,腰檢酸軟,陽痿遺精,宮冷不孕,小便不利或尿頻、遺尿,短氣喘促,浮腫尿少;脘腹冷痛,食少便溏;命門火衰,火不歸原,上熱下寒,面赤足冷,頭暈耳鳴,口舌糜爛;虛寒腰痛,寒濕痹痛,寒疝,痛經(jīng)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滯腹痛,陰疽流注,癰瘍膿成不潰,或后潰后不斂。
其他相關(guān)
桂,因其葉脈如圭而得名。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曰:“凡木葉心皆一縱理,獨桂有兩道如圭形,故字從圭。”或曰桂猶圭,桂之功用執(zhí)圭之使也。陸佃《埤雅》云:“桂猶圭也,宣導(dǎo)百藥,為之先聘通使,如執(zhí)之使也。”入藥以皮厚如肉者佳,故名肉桂。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推薦菜品:當(dāng)歸赤豆煲豬肝 烹子魚 十全大補湯 氣血雙補湯 續(xù)斷烏蛇酒 羊腎餛飩 丁香鴨 胡蘿卜炒豬腎 桂漿粥 肉桂米酒粥
肉桂詳細介紹
原料介紹
肉桂為樟科植物肉桂和大葉清化桂的干皮和枝皮。肉桂常綠喬木,生于常綠闊葉林中,但多為栽培。我國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等地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均有栽培,尤以廣西栽培為多,大多為人工純林;大葉清化桂,我國從1962年從越南引種,栽培于丘陵或斜坡山地,在廣東、廣西等地有大面積栽培。
多于秋分后,剝?nèi)≡耘?至6年的樹皮或枝皮,曬1至2天,卷成圓筒狀,陰干,稱油筒桂(廣桂);剝?nèi)?0余年的樹皮,將兩端削成斜面,夾在木制的凹凸板中曬干,稱企邊桂;將老樹干離地30厘米處,作環(huán)狀剝皮,放木夾內(nèi)曬至九成干,取出,縱橫堆疊,加壓,約1個月干燥,稱板桂;桂皮加工過程中余下的邊條,削去外部栓皮,稱桂心;塊片稱桂碎。
1. 肉桂干以兩側(cè)略內(nèi)卷呈淺槽狀,習(xí)稱“企邊桂”;干以和枝皮呈卷筒狀,習(xí)稱“油筒桂”,長30至50厘米,寬或筒徑2至10厘米,厚2至8毫米。外表面灰棕色,略粗糙,有突起的皮孔;內(nèi)表面棕紅色,平滑,指甲刻劃顯油痕。質(zhì)堅實而脆,折斷面顆粒性,近外層有一條淺黃色切向線紋(石細胞環(huán)帶)。香氣濃烈特異,味甜、辣。以外表細致、皮厚體重、不破碎、油性大,香氣濃,甜味濃而微辛、嚼之渣少者為佳。
2. 南玉桂為植物大葉清化桂的干皮和枝皮,藥材性狀與肉桂相似,嚼之特別清香,化渣,一般認為質(zhì)量較好。
營養(yǎng)分析
1. 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發(fā)表解暑。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惡,口中甜膩,口臭,多涎,暑濕表癥,頭脹胸悶。
2. 抗炎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還具有抗癌作用。含有蛋白質(zhì)、糖及維生素等營養(yǎng)。
3. 性味甘淡、微寒、有清熱、解毒、祛淤、消腫作用,可治療白喉、百日咳、痢疾、痔瘡、跌打損傷等癥。
相關(guān)人群
陰虛火旺、里有實熱,血熱妄行及孕婦禁服。
食物相克
用桂忌用諸蔥。
相關(guān)人群
制作指導(dǎo)
1. 下焦陽虛火衰,癥見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小便不利或頻數(shù)者,最宜與附子相須為用,以增強溫補腎陽之功。
2. 久寒積冷,寒凝氣滯,而致脘腥冷痛,脅肋脹痛,腸鳴泄瀉者,可單味研末服。
3. 本品入肝腎血分、能溫經(jīng)通脈,故常用于寒凝經(jīng)脈、氣血瘀滯所致的痛經(jīng)、經(jīng)閉及產(chǎn)后腹痛等癥,臨床宜與川芎、當(dāng)時等同用。
食療作用
肉桂味辛、甘,性熱;歸腎、心、脾、肝經(jīng);香辣氣厚,降而兼升,能走能守;
具有溫腎助陽,引火歸原,散寒止痛,溫經(jīng)通脈的功效;
主治腎陽不足,畏寒肢冷,腰檢酸軟,陽痿遺精,宮冷不孕,小便不利或尿頻、遺尿,短氣喘促,浮腫尿少;脘腹冷痛,食少便溏;命門火衰,火不歸原,上熱下寒,面赤足冷,頭暈耳鳴,口舌糜爛;虛寒腰痛,寒濕痹痛,寒疝,痛經(jīng)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滯腹痛,陰疽流注,癰瘍膿成不潰,或后潰后不斂。
其他相關(guān)
桂,因其葉脈如圭而得名。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曰:“凡木葉心皆一縱理,獨桂有兩道如圭形,故字從圭。”或曰桂猶圭,桂之功用執(zhí)圭之使也。陸佃《埤雅》云:“桂猶圭也,宣導(dǎo)百藥,為之先聘通使,如執(zhí)之使也。”入藥以皮厚如肉者佳,故名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