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驕陽似火,既有夏天的炎熱,又有秋天的干燥;及至暮秋,西風瑟瑟,秋雨凄凄,草木蕭條,由“溫燥”轉為“涼燥”。人們在夏季過多地出汗之后,體液缺乏,“燥”情顯露:喉干舌苦,鼻咽干塞,干咳少痰等,易引發熱傷風、咳嗽、支氣管炎等“燥病”。
因此,秋季從養生的角度來說,“潤其燥”是關鍵,在生活中要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具體講應該做到——
關鍵在養肺
秋季養肺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在日常生活中,比較易行的方法主要有:
食療補肺:鼻、唇干燥者可吃一些蘿卜、芝麻、豆腐、豆漿等,還可服用白木耳、胡桃等食物。白木耳有補肺潤燥之功能,胡桃有補腎安神之效,秋季服用更有療效。此外,還可以鮮百合、蜂蜜煎湯服食;或者用生梨、川貝加水燉服。這不僅能潤肺,而且對肺燥久咳、慢性支氣管炎效果都很好。
補水養肺:每天最好在清晨和晚上臨睡之前各飲一杯水,三餐之間各飲一定數量的水。
藥膏養肺:對秋燥癥狀明顯的人,可以通過進補中藥膏來達到潤肺目的。貝梨膏:取川貝母粉、雪梨汁、東阿膠(數量最好請教醫生)共蒸熟。日服兩次,可滋陰潤肺,治久咳不愈、痰中帶血、鼻中出血。八仙膏:生藕汁、生姜汁、梨汁、蘿卜什、白果汁、竹瀝、甘蔗汁、蜂蜜各等份,和勻,蒸熟后用玻璃瓶貯存,任意食之。有生津養肺、清熱化痰之功效。
重點在養胃
為什么秋天要防止老胃病復發呢?因為人秋后氣候漸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不注意飲食和生活規律,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癥,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
秋季要護好胃,就要注意保暖。
秋涼之后,晝夜溫差變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另外,胃病患者“秋凍”要適度,不要勉強挨凍而凍出病來。
在飲食上,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從而防止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
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粘的食物,更忌暴飲暴食,戒煙禁酒。另外,服藥時應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飯后服用,以防刺激胃黏膜而導致病情惡化。
養胃的同時要養心。專家認為,胃病、十二指腸潰瘍等癥的發生與發展,與人的情緒、心態密切相關。因此,要講究心理衛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同時,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而殃及胃病的康復。
此外,用藥膳防燥,效果極佳。
1.巧食梨 梨為百果之宗,“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陽“,梨被醫生稱為:“天生甘露飲“,聲音嘶啞者,以冰糖燉梨,取汁頻飲,對咽喉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可使聲音甜潤。輕咳者,取梨1個,洗凈去果核,內加貝母3克,用梨蓋蓋好,置碗內隔水蒸熟服用,也可取核桃仁 3枚(搗泥),裝入梨內,蒸熟服用。久食梨對咳嗽有良好的效果。或將梨挖核切片,加百合10克,黃芩10克,生石膏25克,放火煎制,待水至 300毫升時出鍋服用。早晚各一煎,可潤肺,止咳,通便。
2.銀耳粥 銀耳10克,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適用于肺虛咳嗽、陰虛低熱、口干津少等癥。
3.桑杏飲 桑葉10克,杏仁5克,沙參5克,貝母3克,梨皮15克,冰糖3克,煎水代茶飲,適用于發熱頭痛,口鼻干燥等癥。
4.天門冬粥 天門冬15-20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天門冬加水煎取濃汁,去渣,入粳米煮粥加入冰糖適量調味。每天一劑,早晚服食,3-5天為一療程。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咳之功效,適用于咽痛、喉干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