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質量認證制度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擴大和日益國際化,為提高產品信譽,減少重復檢驗,削弱和消除貿易技術壁壘,維護生產者、經銷者、用戶和消費者各方權益,產生了第三方認證。這種認證以公正、科學的工作逐步樹立了權威和信譽,現已成為各國對產品和企業進行質量評價和監督的通行做法。
英國是開展質量認證最早的國家,早在1903年英國工程標準委員會用一種“風箏標志”,即“BS”標志來表示符合尺寸標準的鐵道鋼軌。1919年英國政府制定了商標法,規定要對商品執行檢驗,合格產品也佩以“風箏標志”。從此,這種標志開始具有“認證”的含義、沿用至今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受英國的影響,世界各發達工業國家也爭先采用質量認證制度,并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為此于1980年成立專業技術委員會 ISO/TC176。該委員會經過7年的艱苦努力,于1987年正式發布了第一部管理標準——ISO9000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標準,它適用于不同的企業,包括制造業、服務性行業、商業、建筑業等。ISO9000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各國質量認證的發展,目前國際標準化組織的104個成員國中有70多個國家包括歐共體、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 日本等均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標準作為本國標準。各國企業依據這種標準,調整作業運行機制,并且獲得認證資格。
近年來,由于ISO9000系列標準體系的作用及其重要性被愈來愈多的人所認識。 ISO9000系列標準的應用范圍隨之日益擴大,ISO/TC176在總結了國際上眾多大型公司、集團優秀的質量管理基礎上,于1991年8月發布了ISO90004-2《質量管理和質量體系要素——第二部分:服務指南》,謀求促進各單位和公司以更為有效的方法管理其各項服務活動的質量,以確保顧客規定或隱含的需要得到理解和滿足。
所有這些表明,在國際貿易中,要求提供按ISO9000系列標準通過質量體系認證的證明作為簽訂合同的一個條件,這已是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