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必須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防病等方面的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方能安全度過“多事之秋”。
起居重“調養”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于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端貑·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陽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張,使肺氣得以舒展。秋燥常會使人的皮膚和口角干裂、皺縮增多、口干咽燥、毛發脫落、大便干結。這時應注意保持室內一定的溫、濕度;要多吃水果、多飲生津養陰的飲料,以補充體內水分。秋天氣溫多變,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此需多備幾件秋裝,及時增、減衣服,防止感冒致病。
飲食重“攝養” 秋屬肺金,主收。《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可能少食蔥、姜等辛味之物,適當多食一些酸味甘潤的果蔬,如百合、銀耳、秋梨、柿子、甘蔗、藕、蜂蜜、乳品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秋季飲食除了用酸、潤為主外,還必須注意不要過于進補,以免“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精神重“修養” 秋季雖天高云淡,但日照減少,氣溫漸低,氣候漸漸干燥。深秋之時,草葉枯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心中引起凄涼、垂暮之感,產生憂郁、焦慮、煩躁等情緒的變化,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說。這時應注意保持心理平靜,神態安寧,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我國素有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登高賞景的習俗,登高遠眺,胸懷頓開,心曠神怡,可使一些憂郁、傷感頓消。祖國醫學認為,登山是治療憂郁癥之良方。根據秋季情緒不穩定、睡眠欠佳的特點,可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娛樂活動,如書畫、養鳥、賞花、打牌、下棋等,以達到寧神定志,心理豁達,調節精神,強壯體魄的效果。
運動重“護養” 金秋季節,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體育鍛煉的好時機。在運動時要針對季節和自身的特點進行鍛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凡運動、導引也應遵循這一規律,運動量不宜太大,不宜劇烈;氣功可多做一些“靜功”,如內養功、意守功、保健功和太極拳等,常練可振奮精神,強體健魄。
防病重“保養” 秋季是瘧疾、痢疾、腸炎、“乙腦”等病的多發季節。做好預防就要注意環境衛生和飲食衛生,不喝生、冷水,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防止“病從口入”;按時接種“乙腦”疫苗。秋季燥邪容易傷人,除應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外,還應服食一些滋養陰津、宣肺化痰的中藥,以利于緩解秋燥,達到防病治病、保健養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