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PRB.0806 |
圖
例
|
|
中文學名 |
雞油菌 |
拉丁學名 |
Cantharellus cibarius Fr. |
中文別名 |
雞蛋黃菌、杏菌 |
同物異名 |
|
圖 806 雞油菌 : 1. 子實體, 2. 孢子, 3. 擔子 |
分類地位 |
非褶菌目、雞油菌科、雞油菌屬 |
形態(tài)特征 |
子實體一般中等大,喇叭形,肉質(zhì),杏黃色至蛋黃色。菌蓋直徑3-10cm,高7-12cm,最初蓋扁平,后漸下凹,邊緣伸展成波狀或瓣狀向內(nèi)卷。菌肉稍厚,蛋黃色。棱褶窄而分叉或有橫脈相連,延生至柄部。柄杏黃色,向下漸細,光滑,內(nèi)實,長2-8cm,粗0.5-1.8cm。孢子無色,光滑,橢圓形,7-10μm×5-6.5μm。 |
生態(tài)習性 |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稀近叢生。有時在林中生長成蘑菇圈。 |
分布地區(qū) |
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吉林、江蘇、安徽、浙江、福建、香港、廣東、廣西、海南、陜西、甘肅、四川、云南、西藏等。 |
經(jīng)
濟
用
途
|
此菌可食用,味道鮮美,具濃郁的水果香味。其香味物質(zhì)主要是揮發(fā)性的1-辛烯-3-醇。目前不能人工栽培,且菌絲體可深層發(fā)酵培養(yǎng)。含有八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以及真菌甘油脂(mycoglycolipids)。可藥用,其性寒、味甘、能清目、益腸胃。用于維生素甲缺乏癥。還可抗某些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疾病。對小白兔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可與云杉、冷杉、鐵杉、櫟、栗、山毛櫸、鵝耳櫪等形成菌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