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為:Philosamia cynthia Walker et Felder。又名椿蠶、小桕蠶。分布于中國、日本、印度、朝鮮、印度尼西亞等國。在中國分布范圍很廣,主要地區有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廣西、四川、臺灣等省區。染色體數目也有不同:一般染色體數是2n=26,也有2n=28,日本產樗蠶2n=28。樗蠶與蓖麻蠶的血緣很近,二者成蟲的外形極相似,翅展13-14cm,雌蛾體長3cm,雄蛾2.5-2.7cm,翅黃褐色,前、后翅中央各有透明的弦月形斑紋,前翅頂端有眼狀紋,外橫線的外側呈淡紫紅色。
樗蠶以蛹態滯育,滯育蛹約在4-5月間羽化,母蛾產卵于葉的背面成塊狀,弧形排列,上下堆積,卵色黃白,具有不規則的暗色斑點。經10-20日孵化初孵化的幼蟲為黑色,長約4mm,2齡起體色黃綠,體壁上著生黑色上圓點,瘤狀突起發達,全體覆以白粉,5齡熟蠶白粉消失,淺藍色。幼蟲有群集性,多群集在葉的背面,排列成不規則的弧形或橢圓形,頭部都朝同1方向,3齡后分散于整株樹上,幼蟲期約需30-40天。熟蠶集結2-3片葉吐絲結蠶。繭灰褐色,紡錘形,頂端有孔,有細長繭柄,繭重約3g,繭層重0.3g,繭層率10-12%。農民采用土法紡絲,方法是將母繭殼(去蛹)用清水洗凈浸透,晾至半干,放入溫熱的堿溶液中,使繭殼變軟,隨即放入鍋中加水煮沸,每隔1小時左右翻繭一次,約經4小時,用手可把絲拉松為止,繭煮好后即用清水漂洗脫堿、曬干、貯藏備用。一般在農閑時進行紡絲織造。織成的綢,稱椿綢,織物堅牢耐用。
樗蠶主要食樹葉(臭椿)兼食烏桕、蓖麻、冬青、含笑、泡桐、梧桐、樟樹等植物的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