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苗的地下害蟲之一,俗名大漿狗,屬直翅目蟋蟀科,學名為Brchytrupes portentosus Lichtenstein。
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臺灣、云南、江西南部等。食性雜,為害茶等林木和許多旱地作物幼苗。咬斷幼苗莖部,造成缺苗、斷行。
形態:成蟲體長30-40mm,體暗褐色,頭大、復眼黑色。胸背比頭寬,橫列兩個圓錐形黃斑,后足腿節肥大,脛節具兩列刺狀突起,每列4-5枚,刺端黑色。雌蟲產卵管短于尾須。卵近圓筒形,淡黃色,稍彎曲。若蟲體色較淺,外形與成蟲相似,共7齡,自2齡開始具翅芽,以后隨蟲齡增長逐漸增大。
生活習性:大蟋蟀一年發生1代。以若蟲在土穴內越冬,來年3月上旬開始大量活動,5-6月成蟲陸續出現,7月進入羽化盛期。10月間成蟲陸續死亡。是夜出性地下害蟲,喜歡在疏松的砂土營造土穴而居。洞穴深達20-150mm,卵數十粒聚集產于卵室中,每一雌蟲約產卵500粒以上,卵經15-30天孵化。成、若蟲白天潛伏洞穴內,洞口用松土掩蓋,夜間撥開掩土出洞活動。
防治:用麥麩、米糠或各類青茶葉加入0.1%敵百蟲配成毒餌,于傍晚投放于洞穴口上風處誘殺,在水源方便的地區,可向洞穴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