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形科(Umbelliferae)中以果實為香料或以嫩莖葉為食的兩個栽培種,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屬名Foeniculum Mill.,別名小茴香。染色體數2n=2x=22。食嫩莖葉,葉和種子都含有揮發油,主要成分為茴香醚(C10H12O)及茴香酮(C10H16O),具特殊香味。胡蘿卜素和鈣的含量較高。可作調味品及拼盤裝飾,中國北方主要作餡食,為重要香辛蔬菜。果實可作香料及藥用。中國傳統醫學認為,果實有溫肝腎,暖胃氣,散寒結的作用。原產地中海沿岸及西亞。中國北方栽培普遍。茴香有兩種:大茴香(Foeniculum dulce Mill.)株高30-45cm,全株有5-6片葉,葉柄長,生長較快,春季栽培抽薹早,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e.)株高20-35cm,全株有7-9片葉,葉柄較短,生長較慢,抽薹晚,莖直立,上部分枝。葉片為2-4回羽狀深裂,裂片絲狀,光滑。復傘形花序,花瓣5,金黃色,雄蕊5枚與花瓣互生,雌蕊1枚,子房下位,2室。雙懸果,長橢圓形,各室中有種子1粒,灰白色。喜冷涼氣候,適應性較強,病蟲害,可周年栽培。中國北方主要春、秋兩季栽培;南方多行秋播。北方多采用平畦,開淺溝條播,溝寬10cm,深約1cm,每畝播種量2.5-4.0公斤。一次采收的可不行間苗;作多年生栽培的,結合中耕間苗1-2次,株距13-15cm。春播者當年收割兩次;秋播者當年只收割一次,第二年春季開始收割后,每40多天可收割一次,全年收割4-5次。露地可以越冬的地區,在播種后第二年收割1-2次后不再收割,留作采種:露地不能越冬的地區,冬前選擇生長健壯,葉數多,生長快,符合本品種特征的植株作種株,連根挖起,稍晾后窖藏或埋藏過冬,次春定植露地,7月至8月分次采收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