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九部委聯合啟動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行動。此次專項整治行動將重點嚴厲打擊在食品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的行為,清理規范食品添加劑市場,整頓食品中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其中,肉制品、乳制品、釀造食品和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等將成檢查重點。
食品添加劑究竟是什么?問題奶粉、問題雞蛋中出現的化學添加劑,引發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的質疑。
90%的超市食品含添加劑
在普陀區一家大賣場三樓食品區域調查,發現從蜜餞到餅干、從冷凍食品到熟肉包裝制品、從醬油到飲料,90%的食品配料里都含有食品添加劑。在超市所售的食品中,大部分食品都含有至少2種食品添加劑,最多的是一個品牌的膨化食品,其規格僅為25克,可其中的食品添加劑竟然多達16種。
據了解,目前納入國家標準的食品添加劑已達近2000種,分23個類別。在這些類別里,有的是為了改良口感,有的是為了讓食品更加漂亮,有的則是為了節省成本。
對于超市食品標簽上常常書寫的"苯甲酸鈉""山梨酸""檸檬酸鈉""胭脂紅"等食品添加劑,絕大多數消費者表示"不知道是什么東西".
添加劑的"魔法"讓人擔憂
業內專家介紹說,目前添加劑的"魔法"已經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一種口感筋道的面條,也許不需要什么人工揉面的時間和手藝,而只需要添加乳化劑和磷酸鹽;要面包膨松只要加膨松劑,變白只要加面粉處理劑;抗結劑能夠讓速溶咖啡的顆粒不會凝結;消泡劑能夠消除食品生產過程中的泡沫。添加劑不需要手藝,也不需要過多的技術。
但添加劑的另一類"魔法"讓人憂心忡忡。發亮的細粉是在原料中加過石蠟的;青殼鴨蛋是用"沙綠"工業涂料對白殼蛋化妝過的;鮮黃的咸菜是發黑的咸菜經焦亞硫酸鈉漂白的;不會腐敗的蹄筋、海參是用腐蝕性極強的工業用氫氧化鈉浸發,再用甲醛"保鮮"的;一燒就縮水并有異味的白胖蝦仁是由變質蝦仁用堿或磷酸鹽處理過的;"新碧螺春"是用陳茶加鉛鉻綠裝扮的;辣椒醬是用非食用色素蘇丹紅染過的;美味的話梅用了大量糖精等甜味劑……
消費者知情權經常被漠視
記者注意到,在發生食品安全事件之前,幾乎沒有人懂得食品添加劑這個概念。蘇丹紅、三聚氰胺,因非法添加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讓人們對食品添加劑有了偏見。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把食品添加劑推向前臺,可整個食品添加劑行業都在喊"冤":"那不是食品添加劑的錯,而是非法添加的錯。"
亞硝酸鈉、山梨酸鉀、檸檬酸鈉、水分保持劑、抗結劑……究竟有多少人能看懂食品的配料單呢?
一位食品專家介紹說,有些食品只標了幾種添加劑名稱,可有些名詞指的,實際上是復合添加劑,在這個詞背后,往往是十多種添加劑的合成。隨著消費者維權意識的逐步提高,廠家的遮掩手段也越來越高明。比如防腐劑,大部分消費者都不喜歡在食品標簽上看到"防腐劑"這三個字,因此廠商只標識"苯甲酸鈉"或"山梨酸鉀".廠家的遮掩,消費者的誤解,使得民眾在面對一些突發的食品安全事件時反應強烈。可以說,信息不透明、行業不坦誠增加了人們的疑惑和不安。
監管添加將成為重中之重
專家表示,食品添加劑行業目前有兩個問題亟需解決:一是非法添加;二是監管添加,防止濫用。
在中國,食品添加劑行業無論是產量還是規模,都是一個小行業,行業門檻很低,生產企業不計其數,僅一個食用香精行業就有2000多家企業。行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導致違法添加防不勝防。目前,企業的違法成本過低,因為根據"食品衛生法"的規定,對于這些非法生產經營者,只要不引起人身直接傷害的只能給予少量罰款或取締。有專家算賬:一家企業如果要達到歐盟標準、美國標準,也許需要花費至少100萬元的成本,可一家企業一次違法的成本,最多僅需10萬元,而它所獲得的利潤卻是驚人的。
監管添加的有效法規也不夠。08年6月1日衛生部新修訂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實施,這個《標準》只規范了可添加的品種目錄,卻沒有限制添加品種的總量。比如新鮮出爐的面包,《標準》允許加入的添加劑多達102種,卻沒有一個配伍禁忌或者總量控制,實際上,每只面包在制作過程中,可能需要數十種添加劑。記者獲悉,經過多次修改的《食品安全法》草案,有望吸收大家的意見,增加條款,明確規定防止食品添加劑使用的不規范和濫用。
焦點關注
上海本地產食品"添加"情況良好
記者獲悉,上海市食藥監、質監等部門已開始聯合制定針對重點區域、重點產品和重點單位的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并將于本周內全面展開行動。持續4個月的違法添加整治將重點針對違法添加"重災區"--食品小企業、小作坊。
由于我國目前食品生產企業大多數是10人以下的小企業和小作坊,其分散性、流動性和隱蔽性使得監管很難,因此,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等成為此次整治的重點對象。
上海本地的情況怎樣呢?本市出售的食品"添加"情況如何呢?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所所長顧振華昨天指出,近年來各項常規及專項檢查結果顯示,上海本地企業生產的各類食品"添加"情況總體良好,但在上海經營的各類食品則不同程度出現違法添加食品添加劑情況。擅自擴大使用范圍、過量使用、添加非食用物質成三大主要問題。
奶制品"甜"得異常,有可能添加了糖精、香精,這是"擅自擴大食品添加劑使用范圍";蜜餞太甜,這可能涉嫌"過量使用"甜蜜素;在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蘇丹紅,這是"添加非食用物質".顧振華說,上海常規檢查濫用添加劑主要針對食品生產和加工領域,水發產品甲醛含量,粉絲"吊白塊",蜜餞甜蜜素超標等都是重點查處對象。就近年來的檢查結果而言,上海本地產食品"添加"情況總體良好。但上海是個消費大城市,每天來自外埠生產的食品量很大,歷年檢查中均發現不同程度存在濫用食品添加劑的情況。在上海相關部門的監管工作中,城鄉結合部的小加工企業、食品小作坊歷年來都是監管重點。
焦點知識
什么是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是指在食品生產、加工及保藏過程中有意識地加入到食品中的少量化學合成物質或天然物質。它是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的重要物質,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都有嚴格的衛生標準和質量標準,并需經衛生部批準,在規定的食品中使用,并按規定的加入限量使用。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原因主要有: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防止食品腐敗變質;防止食品在保存過程中變色、變味;滿足食品加工工藝的需要;使食品的感官性狀更好。
消費者如何維權?
消費者要提高維護自身權益和健康的意識,不要漠視加了非食品添加劑食品對自身健康的影響,特別是慢性危害的認識,包括致癌、致畸、致突變;
在挑選食品時,盡量要到信得過的商店購買大企業生產的名牌食品;
不要過分追求外表和口味,尤其是要拋棄一些消費"老眼光":過分白亮、過分靚麗、口感過分好的腐竹、面條、粉絲等很可能含有非食品添加劑;
購買食品時應索取發票,用作維護自身權益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