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桿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是引起小兒白喉的病原菌,屬于棒狀桿菌屬(corynebacterium)。棒狀桿菌種類較多,包括白喉桿菌和類白喉桿菌。類白喉桿菌為非致病菌,常見的有假白喉桿菌,結膜干燥桿菌、潰瘍桿菌和痤瘡桿菌等。本章介紹白喉桿菌。
白喉桿菌細長稍彎,排列不規則,常呈l、v、x、t等字形或排成柵欄狀。革蘭氏染色陽性;用美蘭液染色菌體著色不均勻,常呈著色深的顆粒;用奈瑟氏染色菌體染成黃褐色,一端或二端染成蘭色或深蘭色顆粒,稱為異染顆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是本菌形態特征之一。
白喉桿菌為需氧菌或兼性厭氧菌,最適溫度為37℃,最適ph為7.2~7.8,在含血液、血清或雞蛋的培養基上生長良好。菌落呈灰白色、光滑、圓形凸起,在含有0.033%亞碲酸鉀血清培養基上生長繁殖能吸收碲鹽,并還原為金屬碲,使菌落呈黑色,為本屬其他棒狀桿菌共同特點。且亞碲酸鉀能抑制標本中其他細菌的生長,故亞碲酸鉀血瓊脂平板可作為棒狀選擇培養基。根據在此培養基上白喉桿菌落的特點及生化反應,可將白喉桿菌區分為重型(gravis)、中間型(intermedus)和輕型(mitis)三型,三型白喉桿菌的分布有所不同,常隨地區和年份有別,有流行病學意義。
白喉桿菌對濕熱的抵抗力不強,對一般消毒劑敏感。60℃經10分鐘或煮沸迅速被殺死,1%石炭酸中經1分鐘死亡,但對干燥、寒冷和日光的抵抗力較其他無芽胞的細菌為強,在日常物品、食品及衣服上能生存多日,本菌對青霉素和常用抗生素比較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