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追溯體系起源于食品行業,1996年英國瘋牛病引發的恐慌是該體系誕生的直接導火索,歐盟率先在畜產品中建立可追溯體系,為消費者提供所消費食品詳盡可靠的信息,成為確保食品安全的有效工具。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對可追溯性的定義為:通過登記的標識碼,對商品或行為的歷史和使用或位置予以追蹤的能力。可追溯性是對一個產品所具有的通過已記錄的標記追溯產品的歷史、應用情況、所處場所的能力。標記和被追溯對象有一一對應關系,同時,這類標識作為記錄保存。而追溯的歷史包括用于該產品的原材料、零部件的來歷。采用完整的管理體系對產品的可追溯性進行建立,這種管理體系稱可追溯體系。
在食品領域中,可追溯性指的是對食品供應體系中食品構成與流向的信息與文件記錄系統。食品可追溯體系是為了識別產品、記錄產品現狀,必要時記錄產品屬性及加工特點,并具有整理和分析錄入信息的能力。
目前,可追溯機制被許多國家政府機構和消費者都要求建立食品供應鏈中,并且許多國家已開始制定相關的法律,在歐美的許多國家,以法規的形式要求將可追溯體系納入食品物流體系,不具有可追溯功能的食品禁止進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