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裝上的文字、圖形等說明物,可能是廠商最常用的誤導性小花招之一。當你在超市里放下一盒普通食品,轉而拿起另一個標有“無脂肪”或“全天然”的盒子時,你可能已經上當了。按規(guī)定,食品標簽上不得出現(xiàn)錯誤的、引起誤解的或欺騙性的描述或介紹,但廠商經常打出漂亮的擦邊球。畢竟,消費者對食品標簽存有不少誤解。美國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的調查顯示,近59%的消費者搞不懂食品標簽的真正含義。下面列出了若干種最常見和最具誤導性的字眼,看穿它們,就能在超市里做出更明智的選擇了。
01“全天然”
不要被這個詞愚弄,它并不意味著其中所有東西都來自大自然。“全天然”是商家推出的宣傳用語,并非國家權威機構的認證標志。像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就完全沒有給“全天然”下過具體定義,只要食品中添加的著色劑、人工香料或合成物質是合格的,食品制造商就不會惹來麻煩。
“一些標注‘全天然’的產品里有高果糖玉米糖漿,而食品制造商會爭辯說,它們都是玉米里的成分,是健康的。”美國公共利益科學中心立法主任史蒂芬·加德納說,“這可不正確。”
02“雜糧”
喜歡購買健康面包和餅干的消費者,會比較留意標簽上是否寫著“全谷物”“100%全麥”。全麥比精制糧食含有更多的纖維和其他營養(yǎng)成分,因為糧食在精制過程中被去掉的部分,很多對健康有益。不過,并不是所有顏色較深的面包、餅干都意味著健康。它們中有些是用焦糖著色的,并非全部由全麥制作,比高度精制的白面包優(yōu)質不到哪兒去。真正的全麥面包中有很多小粒麥麩,肉眼就能看到,口感粗糙。
如果遇上口感細膩的“雜糧”面包,你就得看看成分表上更多的內容了。
03“未添加糖分”
對特殊人群來說,這個標簽很有意義。比如需要特殊飲食的糖尿病患者,就會優(yōu)先選擇這類產品。但是這并不代表沒有糖。包括水果、牛奶、谷物和蔬菜在內的食品中天然就有糖分,因此,就算這些商品中沒有人為添加糖分,它們仍含有天然糖。
另外,不加糖的產品中仍可能有其他玄機,比如含有麥芽糊精。這種碳水化合物也會提高血糖。
04“無糖”
無糖并不意味著這一產品含有更少的熱量,其實它的熱量可能反而更多。每100克或100毫升液體食品中,只要糖含量小于0.5克,即可稱為“無糖”,而它們可能還包含著其他形式的熱量和碳水化合物。
這類產品往往含有糖醇,它雖然熱量低(每克含有約2卡路里熱量,是糖的一半),但能引起腹瀉,久坐時可不要吃下太多糖醇。
05“無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對心臟不好,理想的攝入量是零。“實際上,號稱不含反式脂肪酸的產品其實不是零含量,而是每100克或100毫升產品中含量小于0.5克。”加德納說,“而如果消費者吃下兩份產品,則會得到累計的效果。”
仔細看看配料表,如果出現(xiàn)“氫化油”這個詞,那就意味著反式脂肪酸仍然存在。
06“增強免疫力”
這是制造商愛用的誤導性詞匯之一。只要產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制造商就會使用這樣的字眼,來給商品扣上一個“健康產品”的光環(huán)。事實上這是一種打擦邊球的方式,因為如果廠商更明確地指出產品有醫(yī)療或藥理作用,就會觸發(fā)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這類機構的嚴格審查。
2008年曾有一宗圍繞維生素產品Airbone的訴訟,最終以廠商支付2330萬美元調解費收場。原因是該產品的標簽寫著“可以增強免疫系統(tǒng)功能”,并且作為防感冒藥銷售,結果又沒有足夠證據(jù)表明自己有效。
07“放養(yǎng)”
那些在標簽里聲稱是自由放養(yǎng)的雞,真的靠譜嗎?你吃的真的是在農民的糧倉周圍溜達著長大的禽類嗎?以美國農業(yè)部的定義為例,其中對“放養(yǎng)”的規(guī)定并不嚴格,家禽在戶外溜達的時長、范圍、運動量都是“自由心證”。
“放養(yǎng)一詞讓你以為吃了在野地里長大的家禽,但真正的含義只是它們曾經接觸過戶外活動。”美國營養(yǎng)學會發(fā)言人、營養(yǎng)學專家邦尼·托布-迪克斯說。
08“不含脂肪”
這是一個臭名昭著的誤導性標簽。自從人們認識到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危害以來,市場上就開始充斥著這類吹捧“不含脂肪”的產品。實際上呢?有時所謂的無脂肪和全脂肪幾乎含有同樣多的熱量。“不要以為自己可以隨意吃,因為包裝上號稱不含脂肪的,可能有大量的糖;號稱無糖的,可能有大量脂肪。”托布-迪克斯說。所以,還是檢查標簽上的卡路里含量比較保險。
09“源自真正水果”
這類產品的包裝上,往往印滿了花花綠綠的各色水果。不過就算是標注“用真正的水果制成”的產品,也不意味著含有包裝上的所有水果種類。制造商都會列出商品所包含的一系列成分,比如脂肪和膽固醇,但不見得會透露水果和谷物的比例。今年,美國加州有一名女子對FruitRoll-Ups公司提起了訴訟,因為其產品是由“梨濃縮”制成,其中卻有草莓味,可又不含草莓成分。
10“不含膽固醇”
不要從字面意義上看待這個詞。它并不意味著“絲毫沒有”膽固醇,而是每100克或100毫升產品中含量少于2毫克;相對地,低膽固醇產品中則應該少于20毫克。膽固醇由肝臟產生,說明只有動物產品如肉類、奶類、蛋類和黃油中才可能含它。而有些以植物為基礎的產品(如玉米油),也高調宣稱其不含膽固醇,這就純粹是湊熱鬧了。因為其他植物制品也都不含膽固醇。
美國心臟協(xié)會建議,每天攝入的膽固醇應少于300毫克。
11“有機”
“有機”,聽起來多么令人心曠神怡的一個詞,它有著“全天然”的味道。不過它的“含金量”往往只是在培育過程中沒有或極少使用化肥、殺蟲劑,而并不是健康的同義詞。有機食品也同樣有高脂肪、高熱量和高糖分的風險。
12“分量”
制造商們很懂得拿捏分量。為了使產品看起來低脂肪、低熱量,他們列出的成分信息,可能只是以一個微小得不實用的商品分量為計量單位。這又是一個障眼法。
例如,一些冰淇淋的成分表以一小勺為計量單位,但大多數(shù)人吃冰淇淋都遠多于這個分量。如果你每次都吃好幾勺,那就要把標簽上標注的熱量乘以2,甚至是3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