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舍不得買的進口牛奶、橄欖油、零食,一經折扣,價格變得十分誘人。但是,這些臨近保質期的食品,有沒有安全保障,到底該不該買?
臨期食品是什么?
臨期食品,是指即將到達食品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屬于安全食品的范圍,如超市的“臨期食品專柜”銷售的即是臨期食品。
2012年1月27日,國家工商總局發文明確要求,食品經營者對即將過期的食品應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也就是說,到了保質期臨界期限的食品需要告之顧客并單獨出售。北京市工商局隨之向外界公布了“食品保質期臨界”的6級標準:
標注保質期1年或更長的,臨界期為到期前45天;(比如罐頭、糖果、餅干等)
標注保質期6個月-不足1年的,臨界期為到期前20天;(比如方便面、無菌包裝的牛奶果汁之類)
標注保質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5天;(比如一些真空包裝并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飯之類)
標注保質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0天;(比如一些滅菌包裝的肉食品,鮮雞蛋等)
標注保質期16天到不足30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5天;(比如酸奶、一些點心等)
標注保質期少于15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4天。(比如牛奶、活菌乳飲料、主食品、未滅菌熟食、未滅菌盒裝豆制品等)
臨期能吃嗎?
答案是可以。因為臨期食品還處于保質期內。
2011年5月13日衛生部發布GB-7718-2011對預包裝食品的保質期做出如下定義,即預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完全適于銷售,并保持標簽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
簡單來說,食品在其應有的貯存條件(如冷藏或常溫等),在保質期內其食品的品質是完全可以保持品質并能銷售的。
不同國家對保質期的定義不同
在日本
日本的食品保質期分為兩種:
消費期限 多用于容易變質的食品(如生鮮食品)上,表示在未開封的情況下,能夠安全食用的期限。
賞味期限 多用于品質不容易變壞的加工食品(冷藏或是常溫下可以保存的食品),是能保證食品品質、味道的期限。
在歐盟
保質期的規定和日本類似,分為:
在此前食用 通常針對一些易變質食品,是指在保質期之后食用有可能威脅健康。
最好在……之前食用 針對其他食品,指在保質期之后食用口感和味道可能會受影響。
在美國
美國食品包裝上的日期最復雜,一般根據食物的性質來標明,分為四種:
銷售截止日期 一般標注在食品外包裝箱上,指商場只能在這個日期之前銷售這些食品。并不是說這個日期一過就不能食用,而是給消費者購買后的食用、貯存留有余地。
最佳口味期 指食品味道或者質量的最佳時間。
食用期 是食物的最后食用日期。一般這個日期是最長的,超過這個日期就必須銷毀了。
封箱包裝日期 在食品包裝上標注封箱日期,以便出現問題進行追究。
這三類食物尤其要注意保質期
肉制品
肉類營養豐富,在長期保存過程中,肉中的細菌會利用肉品充足的營養和水分增殖,分解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導致肉品腐敗變質,同時存在致病菌增殖的安全隱患,危及人體健康。
除了細菌增殖導致疾病外,蛋白質自身的腐敗也會致病,如可產生胺類、吲哚、硫醇、硫化氫等小分子物質,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食用油
食用油過期,通常會出現油脂酸敗現象,在酸敗過程中會產生其他的有毒物質,比如過氧化物。
油脂酸敗后,加熱時煙大、嗆人,其中含分解物環氧丙醛等,食用后易中毒,出現急性呼吸、循環功能衰竭現象。
普通雞蛋
普通雞蛋的保質期有限,如果存放時間過久,蛋清中本來存在的殺菌素逐漸消亡,各種微生物逐漸侵入雞蛋內生長繁殖,最后使蛋內成分完全腐敗、變成流質。
此外,還可能產生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致病菌。因此,變質的雞蛋,就算經過煮熟、油炸也不能食用。
臨期食品能不能吃
理解了保質期的含義,現在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臨期食品到底買不買?
總的來說,只要保存得當,臨期食品是安全的。在國外,把臨期食品降價出售或直接捐給慈善機構是商家的普遍做法。
這樣能為低收入者提供最基本的食品保障,讓食品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
在我國,這種降價或捆綁的銷售方式一方面可以讓消費者享受到真正物美價廉的商品,也避免了不良廠家把臨期食品翻新后重新銷售。
臨期食品怎么選
最后,給大家幾個關于如何選購臨期食品的建議:
1避免沖動消費
不要為了圖便宜,買一大堆臨期食品回家。如果吃不完,放到過期,不僅沒有省錢,還浪費了糧食。
2看清保質期
如果打算馬上吃,購買臨期食品是非常劃算的。但是為了囤貨什么的,就不要買啦。
另外,盡量選擇小包裝。因為食品開封后,保質期就作廢了。食品一旦打開,就要盡快吃完,吃不完的食品也要密封保存,以免變質。
3注意購買渠道
選擇臨期食品時,盡量從正規的商場或超市里購買。路邊的小攤或不正規的網絡渠道,一般來說“離柜概不負責”,因此很難有質量的保證。
關于保質期,總結起來就是:
保質期內食物不一定安全
但過期的食物一定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