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地產品牽扯的問題
在食品加工廠,落地產品的處理和毛發控制一樣,也是一個爭論不休又不可避免的問題,在這里,牽扯幾個問題:
1、如何減少落地產品。
落地產品不管是可用還是不可用,都造成了安全、衛生和質量隱患,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費,所以治標先治本,要從硬件建設和人員管理等各個方面減少產品落地的隱患。
2、產品落地時,怎么處理?
無論前面的措施如何完善,原料、半成品或產品或多或少都會發生落地現象,落地以后怎么處理?
這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真是不處理不好,處理有怕引出麻煩。
記得有一次來客戶還是有審核的,剛好一半成品落地,工人那去處理了(送到廢棄桶,然后洗手消毒,按說也合理),因為客戶或審核員跟蹤看了,沒有表態,一位領導沖我發火(關我屁事?):處理什么處理,假裝沒看見放在那里就行了!
在這個還接上,無非兩個話題:如何標識落地產品放置混入合格品中;處理落地產品的人如何防止交叉污染的發生。
首先要有專用的容器來放置,其次處理以后處理的人員的消毒問題;最后要規定處理的權限,也就是誰可以處理(當然也可以是任何人),有權限處理的人要受到充分的培訓。
3、落地產品的評審和處置。
落地產品可不可以消毒后或采取其它措施后放入合格品中,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認為這要分情況進行評審,或者是進行風險分析后確定。
其依據無非就是:食品安全和質量,只要處理后食品是安全的,顧客也可以接受,有什么不可以呢?如果只要掉到地上就完全不能用,那我們也只有長在樹上和攀緣性藤上的瓜果可以吃了,糧食和蔬菜長在泥土里,動物生活在糞土里(現在講動物福利了,可能環境還好點了),這可比我們車間的地面臟多了,哈哈,開個玩笑,但仔細想一想就是這么回事。
二、關于落地產品的處理
落地產品的處理,一直不是很規范,有的屬于規定不全面,有的屬于培訓不到位,而有的則屬于明知故犯,今天在這里再次強調。
1、要合理處理落地產品
首先要明確落地產品受到的污染和污染的嚴重程度,并明確污染對最終產品的影響程度,說嚴肅點就是進行風險分析。
產品落地受到的污染:
a、異物污染
b、微生物污染
c、化學污染(如果可能)
2、落地的產品要專人撿起
放在可識別,不會誤用,不會對其它產品和工器具造成污染的容器內,并保證其不再劣變;落地產品要評審后處理,處理以保證最終產品的安全和質量為依據。
a、異物污染:
地面上的塵埃(不一定是看得見的,不要以為我們的地面很干凈)、污水以及其它可見和不可見的物理污染物。
我們在處理的時侯,要通過人工或者水洗等方式除去,評審的時侯要考慮,這樣處理后對最終產品就沒有影響了嗎?是,就放回合格品中,否,就降級或者廢棄處理。
同時還要考慮,處理的人(撿的人和處理的人――可能是同一人)的手或手套受到污染了嗎?嚴重嗎?請你洗手!!
b、微生物污染:
產品落地,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是必然的,那在這個工序以及以后的工序,還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處理后放回合格品對同類產品有沒有不良影響?后面還有什么工序可以消除微生物的危害?
比如我們處理蔬菜:
在清洗前的工序,蔬菜落地后,只要沒有沾附異物,對最終產品來說,沒有什么影響;
在清洗后未切分消毒的工序,產品落地后清洗一下應該就沒有問題了;
在切分消毒以后落地,那就要根據產品的形態進行分析:重新的清洗消毒能否消除落地的污染?如果不能,只有廢棄;
在速凍以后,產品出于凍結狀態,落地后可能只有廢棄處理。
處理過落地產品的人的手,也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請你在清洗后消毒。
c、化學污染:
如果地面剛剛消毒過,或特殊區域的地面,產品落地后可能受到化學污染,如消毒藥品、潤滑油等。受到化學污染的產品,除非證明受到的污染是可以消除的,否則要廢棄處理。
3、落地產品的撿起、評審、處理和驗證
要明確規定職權范圍,并培訓到位:
一是指到每一個人,包括新員工;
二是指要注意落實。
4、對產品落地事件的管理
產品落地,有機械設備不合理造成的(設備或工具存在缺陷),有管理不規范造成的(人員配置,生產安排不合理,產品積壓等),有員工操作不規范造成的。
對落地產品及其處理情況要進行記錄,一是為了證明處理規范,沒有對最終產品造成危害,另一方面是積累資料,定期進行分析,找出產品落地的主要原因,對正下藥的進行改進。
任何問題,都有一個對操作人的處理問題,產品落地了,必然有一個責任人,有的車間采取處罰的方法,我不反對,但希望掌握好一個尺度,不要造成員工的心里負擔,出現落地產品不匯報,趁人不發現未經評審處置就放回合格品中的現象。
附 某食品廠落地產品控制程序
1.目的
對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落地產品,進行識別和控制,防止落地產品的非預期的使用或交付,增強顧客滿意。
2.適用范圍
公司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包括從原料清洗后進入車間,到產品裝車發貨,所有工序中發生的落地產品的控制。
3.定義
(1)、落地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因各種原因導致掉落地上的原材料,包裝物品,包裝輔料,半成品及成品等。
(2)、落地產品處置:由操作人員對落地產品按程序規定進行處置,以正確規范對落地產品的處理方法的過程。
(3)、返工:為使落地產品符合要求而對其所采取的措施。
(4)、報廢:對不能再返工的產品所采取的措施。
4.程序
4.1落地產品的分類
a)清洗后的原料:經清洗后送入車間加工的原料,落地后會影響產品質量或食品安全衛生等;
b)包裝后的產品:產品打號包裝后,掉落的產品。
C) 內包裝物料及輔料: 用于產品內包裝的包材及輔料。
4.2對落地產品的標識、記錄和處置
4.2.1 分割區域應該放置有落地產品標識的塑料框,用來放置落地產品。
4.2.2包裝區域,應該放置有落地產品標識的塑料框,用來放置落地產品、包裝物及包裝后的產品。
4.2.3由責任人對落地產品進行必要的隔離,防止在作出處置決定前繼續使用。
4.3落地產品的評估與處置
處理方式可采用:清洗、修整、消毒、不合格品處置。
4.3.1當生產過程中出現原料掉落地上,撿起后,放置在專用框中,統一進行清洗、修整、消毒、不合格品處置。
4.3.2對包裝后的產品,如掉落在地,撿起后放置于專用框中,交由檢驗員判定是否屬于潛在不合格品或不合格品,如可排除潛在不合格,則可清洗后新進入下一道工序,否則,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處置。
4.3.3經返工的產品必須由檢驗人員重新檢驗,并記錄檢驗結果。
4.3.4對于內包裝材料在消毒進入車間后,如掉落在地,撿起后放置于專用框中,交由檢驗員進行檢驗,判定是否有潛在危害因素,如可排除潛在危害,則重新進行殺菌消毒,進入車間使用。
4.4涉及本程序的記錄按《記錄保持程序》的規定實施控制。
5.相關文件
《記錄保持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相關記錄
車間流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