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場”,從字面上可理解為清理場地和清潔場地,它不同于平常的清潔衛生,但包括清潔衛生在內。清場是食品生產質量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目的是為防止產品生產中不同批號、品種、規格之間的污染和交叉污染事故發生,或者產生混批、混品種、混規格等現象,導致產品無法溯源。
生產人員應對所操作的設備、工作臺面、工作現場進行清理,確認無上次生產的遺留物及其他異物。清場至少涉及以下四個方面:
1.物料,包括原輔料、半成品、成品、包裝材料、剩余的材料、散裝品、印刷的標志物等。
2.生產指令、生產記錄等書面文字材料。
3.生產中的各種狀態標志等。
4.清潔衛生工作。
一、食品生產中的清場
食品生產過程中的清場除了以上含義,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即防止投料錯誤。
由于食品生產過程中可能會使用到性狀、外觀相同的多種物料,但物料配比可能不同,進行清場可有效避免錯誤投料。清場完畢后應進行檢查核對,確定無殘留物品后才能入場。清場還應包括對配制和分裝器具的檢查,應使用經過清洗、干燥等潔凈處理的器具。
二、清場操作規程的建立
為使崗位清場正確操作,防止產品發生污染及生產操作發生混淆,企業應當建立清場的操作規程。清場操作規程應對清場目的、要求、責任人、范圍、程序、頻次、方法、記錄、檢查等事宜作出詳細規定,以便生產操作人員和檢查人員遵照執行。
根據生產崗位的不同,每個崗位在生產前、生產后均應按照清場SOP(標準作業程序)來進行清場。清場范圍包括進行生產操作的整個區域。
三、對清場的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地面無積塵,無結垢,門窗、室內照明燈、風管、墻面、傳遞窗外殼無積灰,室內不得存放與生產無關的雜物;
2.使用的工具、容器應清潔、無異物,無前次生產產品的遺留物;
3.設備內外無前次生產遺留的產品,無油垢;
4.直接接觸產品的機器、設備及容器應每天清洗或清理;
5.當生產工序需更換不同規格或型號時,應將現場以及設備、周轉筐清理干凈,將合格品與不合格品分類存放,并將多余的標簽、標志物及包裝材料按規定處理;
6.清場工作應有清場記錄,記錄應包括工序,清場前產品的品名、規格、批號,清場日期,清場項目,檢查情況,清場人、復核人及其簽字,清場記錄應納入批生產記錄;
7.清場完畢并確認合格后,放置已清場標識;
8.停機或檢修時,現場、設備均應清理干凈。
四、大清場和小清場
根據實際生產情況,清場還可分為大清場和小清場。大清場適用于品種轉換,或在規定的時間間隔內進行整個生產區域的清潔、消毒工作。小清場通常用于同一類別、不同規格間的轉換,工藝類似,僅涉及部分原料發生的變化。
五、檢查要點
1.建立文件化的清場管理制度。
2.清場后須進行檢查,確認無干擾物。
六、檢查方法
1.企業是否根據生產工藝制定清場的管理規定,并記錄。
2.現場查看上次生產遺留物的處理是否符合規定,并查看清場記錄。
七、注意事項
應關注企業制定的清場管理規定是否對清場頻次、清場有效期等作出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