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1)規范我司新產品保質期的確定,保證食品于貨架期內的有效食用質素及衛生安全。
(2)貨架期產品保質期的驗證。
2、范圍
我司所有產品的保質期驗證。
3、職責
3.1生產部
嚴格按照產品工藝制作并提供產品保質期驗證所需樣本。
3.2品管部
3.2.1負責產品驗證樣本的抽取及標識,同時按保質期驗證之相應貯存條件放到留樣間進行試驗并作好記錄。
3.2.2 負責驗證樣品的微生物及理化相關項目檢測并作好記錄。
3.2.3 負責驗證樣品的定期感官判定并作好記錄。
3.2.4 根據新產品項目檢測及感官判定結果制定其相應保質期限。
3.2.5根據留樣保質期驗證結果,每年綜合評定一次。
4、工作程序
微生物及理化相關檢測項目:
香油類產品:感官、酸值、過氧化值
芝麻醬類產品:感官、酸值、過氧化值、細菌總數、大腸菌群
芝麻類產品:感官、酸值、過氧化值、細菌總數、大腸菌群
5、留樣產品保質期驗證
(1)抽取有代表性樣品2批(低指標一批、臨界出廠內控指標上限一批),檢測留樣初始數據,到保質期檢測數據,隨后每個月檢測一次,直至食品安全標準指標限量為止,計算最終產品保質期。
(2)每年常規留樣室隨機抽取至保質期樣品3批。
6、感官判定程序(項目檢測情況下同步進行感官測試)
6.1 感官測試方法:
按照國際標準方法ISO3972或相應國家標準。
6.2 感官測試條件,周期及樣品前處理方法。
6.3 相關測試設備,用具等:
獨立的測試區域,白色熒光燈—品嘗間
相關加熱設備,如電爐或其它
盤子、玻璃杯、湯匙等
無色、無味的飲用水
標準樣(被測試食品的標準樣)
產品感官評價記錄表(包括食品色澤,香氣,味道,口感等)
6.4 評價結果按以下評分:
分數描述:
6分產品的所有特征與標準樣完全一致
5分產品可以接受,但與標準樣相比較則有輕微差別
4分產品可以接受,但與標準樣相比較則有些差別
3.5分產品可以接受,但與標準樣相比較則有明顯差別
3分產品既不能接受,也不能說不能接受
2.5分產品稍微有點不能接受
2分產品有點不能接受
1.5分產品很明顯地不能接受
1分產品完全不能接受
將得到的結果進行平均。
分數3是可以接受的臨界點,如果達到了這個分數就說明產品已到了儲存期限了。
7、新產品保質期測試方法: 食品保質期加速測試方法
7.1 ASLT測試原理:
7.1.1利用化學動力學來量化外來因素如溫度、濕度、氣壓和光照等對變質反應的影響力。
通過控制食品處于一個或多個外在因素高于正常水平的環境中,變質的速度將加快或加速,在短于正常時間內就可判定產品是否變質。
因為影響變質的外在因素是可以量化的,而加速的程度也可以計算得到,因此可以推算到產品在正常儲存條件下實際的儲存期。
7.1.2 在給定的條件下,產品質量的衰退與時間成反比例。
溫差為10°C的兩個任意溫度下的儲存期的比率Q10=溫度為T時的儲存期/溫度為(T+10°C)時的儲存期,對儲存期有極大的影響,通常來說,瓶裝食品的Q10為1.1~4,脫水產品為1.5~10;冷凍產品為3~40。
7.2 ASLT測試步驟
7.2.1 Q10的確定:選擇哪些將作用于加速反應的外在因素,必須選擇最少2個,使用坐標曲線,記錄在測試溫度下,產品的儲存有多久。
7.2.2根據f1(高溫條件下)測試時間,計算出我司新產品預期貯存條件下所應測試驗證的時間周期(即f2).f2=f1 Q10∆/10
f1:在較高測試溫度T1下的測試時間(天,周)
f2:在較低測試溫度T2下的測試時間(天,周)
∆:T1與T2的溫度差
如Q10未知,最好進行多次測試,最少需要有6個資料點來將誤差最小化,否則得到的儲存期可信度就會貶低。
7.2.3計算各個測試條件下,儲存的樣品的數量。
7.2.4開始ASLT,把得到的資料畫在坐標圖上,從各個測試儲存條件,評估K值或儲存期并適當建立儲存期圖形,據此估算出正常條件下的儲存期并驗證f2條件下產品的微生物及理化項目。
8、相關記錄報表
微生物檢驗原始記錄表
理化檢驗原始記錄表
產品感官評價記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