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良好生產規范(GMP)等國際食品安全認證體系在我國的運用
1、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在我國的發展概況及其應用前景
我國水產界較早關注和引進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這一質量控制體系。1996年農業部結合水產品出口貿易形勢頒布了凍蝦等五項水產品行業標準,并進行較大的規模的HACCP培訓活動。目前國內約有500多家水產品出口企業獲得商檢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認證。2002年12月中國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正式啟動對HACCP體系認證機構的認可試點工作,開始受理HACCP認可試點申請。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貫徹ISO9000系列標準和推行全面質量管理以來,積累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和經驗。十幾年來,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等項目的實施也取得一定的成績。這些都為在我國推廣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提供了有利條件。目前,雖然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在我國還未得到廣泛的應用,大部分企業并不了解如何應用,但從總體上看,推廣這一體系的環境已基本形成。
然而,要推廣HACCP體系,需要重視其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我國的具體國情。例如,HACCP體系自身設計缺陷、食品企業實施這一體系中遇到的困難、政府部門的有效管理和文化習俗、飲食習慣等其他方面的障礙。
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固然能帶來巨大收益,但其實施需要付出相當高的成本,這一點值得注意。我國是個發展中的農業大國,而且多數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是中小型企業。小規模的農戶和生產經營企業,管理基礎差,技術水平低,根本無力承受實施HACCP認證的高成本,嚴重制約了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的推廣。同時,目前我國食品監管體制尚未理順,標準體系不盡完善,食品檢測技術和手段尚有差距,這些都決定了在我國推廣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2、食品良好生產規范(GMP)在我國的應用和發展
我國食品企業質量管理規范的制定開始于八十年代中期。從1988年開始,我國先后頒布了17個食品企業衛生規范,重點對廠房、設備、設施和企業自身衛生管理等方面提出衛生要求,以促進我國食品衛生狀況的改善,預防和控制各種有害因素對食品的污染。
1998年,衛生部頒布了《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和《膨化食品良好生產規范》,這是我國首批頒布的食品GMP強制性標準。同以往的“衛生規范”相比,最突出的特點是增加了品質管理的內容,對企業人員素質及資格也提出了具體要求,對工廠硬件和生產過程管理及自身衛生管理的要求更加具體、全面、嚴格。近期,衛生部將組織制定了乳制品、熟肉制品、飲料、蜜餞及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等企業的GMP,并擬陸續發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