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實施環境管理體系核心任務之一是識別環境因數。本文主要講述環境因數的定義、識別原則。
一、環境因素定義:
一個組織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能夠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1.識別范圍:活動、產品及服務;
2.包括直接的和間接的(供方、合同方等)。
二、環境因素的識別原則:
1. 識別全面:
1.1 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狀態。
1.2 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
1.3 七種類型:大氣排放、廢水排放、噪聲排放、廢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及自然資源的使用和消耗、當地社區的環境問題。
2. 識別具體:
識別的具體程度:應細化至可對其進行檢查驗證和追溯。環境因素識別的目的是提供環境管理體系控制的明確對象,為此識別應與隨后的控制和管理需要相一致。
3. 明確環境影響:
環境因素的控制是減少或消除其環境影響,同一個環境因素可能存在不同的環境影響。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
4.描述準確:
環境因素通?梢悦枋鰹椤碍h境因素(物質)或污染物的名稱與某一行動或動作的組合”,即名詞加動詞。如:生活污水的排放,或者排放生活污水。污染物的名稱應明確到有關污染物質種類或組分。
第二章
本章主要講述環境因素識別步驟。環境因素識別步驟:
1.環境因素識別過程可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a、選擇(活動、產品或服務中的)某一活動或過程;
b、識別該活動或過程中的環境因素;
c、確定環境影響;
d、評價環境影響的重要程度。
2.環境因素識別方法:
a、過程分析法:
通常把組織活動、產品或服務的全過程劃分成許多過程片段,再根據某一過程片段分別識別出相關環境因素。
優點:在定性的基礎上可以較為直觀,快捷地識別環境因素,且過程細化、環境因素識別很少遺漏,便于隨后對環境因素的控制策劃和控制實施。
b、生命周期分析(LCA):
產品生命周期分析法是對產品進行“從搖籃到墳墓”的分析,使組織全面了解自己的產品,包括從原材料生產到最終廢棄處置的全部生命過程中可能涉及的環境問題。
特點:通過生命周期分析,組織可以發現許多潛在的問題,如包裝材料、原材料的浪費以及生產貯存、運輸中的環境因素。這一方法識別環境因素的缺點是對生產現場(過程)的分析不夠詳細,對組織的輔助設施也不能充分識別,因此,可結合采用過程分析法進行識別。
c、工藝流程物料衡算法:
物料衡算法是根據質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即輸入等于輸出。通過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查清流失物的種類和數量、物料的利用和損失。按照工藝流程,對物料的投入、輸出,通過物料實際應用量的平衡計算,確定廢棄物的數量、成分以及去向,從而發現過去無組織排放或未被注意的物料流失。
特點:運用物料衡算可以追根溯源地找到確切的污染源,從而對“源”進行很好地控制。但物料衡算的目的不在于找理論平衡,而是找平衡的缺口。
d、專家評議法:
由有關環保專家、咨詢師、組織的管理者和技術人員組成專家評議小組,采用過程分析的方法,在現場分別對過程片段的不同的時態、狀態和不同的環境因素類型進行評議,F場觀察及資料評審法、問卷調查法等通常都與上述的幾種方法聯用。
雖然環境因素的識別方式和側重點不相同,但基本思想均是采用了“輸入——輸出”的思想,從環境因素的兩個大的方面來考慮:
(1)資源(原材料)、能源的消耗(過程的輸入);
(2)產品、副產品、廢品以及事故的產生(過程的輸出)。
e、現場觀察及資料評審法;
f、問卷調查法等。
第三章
環境因素識別中的注意點:
一、 考慮源頭避免或減少污染物產生:
環境管理體系實施核心特點之一是污染預防思想,即在產品、活動、服務各方面及全過程中要避免、減少及控制環境影響,要從“投入”和“產出”兩方面去考慮環境因素。
二、 識別的充分性:
從產品的“引入”到“衰退”全過程進行充分識別;從產品的“輸入”到“輸出”,每個工藝環節進行充分識別。
三、 相關方:
1.外來施工組織類相關方,如物業、物流、保潔、維修等;
2.產品上游:供方;
3.產品制造:外協方;
4.產品下游:顧客;
5.其他:附近社區等。
四、 異常狀態:
設備發生故障時、定期維修時、人為失誤時、生產過程中超量產生污染物時等異常或緊急狀態下可能產生的嚴重環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