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末次會議之前審核組討論的內容:
(1)根據審核目標,匯總分析現場檢查期間獲得的所有審核發現,以及在審核過程中所收集的其他相關信息,包括確定符合信息及不符合,并進行不符合的統計與分析;
(2)考慮審核過程中固有的不確定因素(如抽樣的局限性、審核員成員的個人主觀性、收集信息的有限性等),并就這些因素導致的分歧進行有效溝通,對審核結論達成一致;
(3)如果審核計劃中有規定,提出建議;
(4)討論審核后續活動(適用時),如驗證糾正措施的方式等。
2、管理體系有效性評價:
(1)管理體系文件化信息與標準的符合性。
(2)方針、目標指標的適宜性和實現情況及能力。
(3)管理體系達到預期結果的情況。
(4)管理體系績效符合要求的程度。
(5)相關方滿意度。
(6)管理體系運行結果的合規性。
(7)自我完善和持續改進機制的建立與作用。
(8)管理者和員工的意識和參與情況。
(9)相關方對受審核組織有關的投訴、抱怨情況。
(10)其他需關注的方面。
3、形成審核結論:
審核結論分為“推薦通過認證/注冊”“有條件推薦通過認證/注冊”“不推薦通過/注冊認證”三種。
(1)推薦通過認證/注冊。審核時未發現不符合或發現的問題,對管理體系運行無明顯影響;
(2)有條件推薦認證/注冊。審核時發現的不符合對管理體系運行有一定影響,受審核方需采取糾正/預防措施。審核組長或其委托人確認有效后,建議推薦認證/注冊。或者,審核時發現的不符合對管理體系運行有嚴重影響,受審核方應對不符合采取糾正/預防措施,經現場確認后審核組再做結論;
(3)不推薦認證/注冊。受審核方的管理體系不滿足標準要求,或嚴重不滿足認證準則的要求,審核組不推薦認證/注冊。
4、對糾正措施的驗證:
(1)不符合原因分析是否準確?
(2)是否針對不符合項的原因確定了切實可行的糾正措施計劃?
(3)糾正措施計劃是否按規定的時間期限實施?
(4)糾正措施的實施情況是否進行了自我驗證?是否有效?
(5)糾正措施計劃及實施結果是否有相應的記錄?糾正措施引起的文件化信息的更改是否形成文件?是否得以實施?
(6)糾正措施的實施結果能否起到防止同類不符合項再次發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