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農業農村部官網消息,近日,農業農村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5352號關于無公害農產品轉型升級的建議做出答復。農業農村部表示待新的監管制度成熟時,將適時取消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5352號建議的答復
楊震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無公害農產品轉型升級的建議收悉。經認真研究,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2001年,經國務院批準,我部組織實施了“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并以此為重要抓手,全面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作為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一項重要措施,經十多年的發展,在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我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主體4.4萬個,產品數量8.6萬個。隨著我國農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無公害農產品的內外部形勢和要求發生了深刻變化,目標定位滯后、市場導向不突出、推動手段不足等問題逐步顯現。針對無公害農產品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改革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我部多次組織專題研討和調研,部署開展了相關改革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一)啟動無公害認證制度改革,下放審批職責
2017年12月29日,我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調整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農產品地理標志審查工作的通知》(農辦質〔2017〕41號),啟動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改革工作,將無公害農產品審核、專家評審、頒發證書和證后監管等職責全部下放,由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工作機構負責。下放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合二為一。同時明確自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我部暫停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包括復查換證)申請、受理、審核和頒證等工作,原頒發證書有效期延續,待新規章制度出臺后按新要求開展認證工作。
2018年4月24日,我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做好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改革過渡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農辦質〔2018〕15號),再次明確了將原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合二為一,實行產品認定的工作模式,下放由省級農業農村行政部門承擔;規定了由省級農業農村行政部門及其所屬工作機構按《無公害農產品認定暫行辦法》負責無公害農產品的認定審核、專家評審、頒發證書和證后監管等工作;規范了從申請受理到發證6個環節業務工作程序,強調了各個環節的工作時限,簡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一步,我部將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要求,積極探索符合新時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要求的監管制度。待新的監管制度成熟時,我部將適時取消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
(二)推進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試點,創新監管模式
為加快推進無公害認證制度改革,避免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停止后出現監管“真空”,近年來我部組織開展了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替代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研究工作,制定了《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辦法(試行)》,并于2017年起在浙江、山東等6個省開展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試點工作。目前,我部正會同有關部門起草全國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的實施方案。
下一步、我部將圍繞無公害農產品轉型升級目標,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改革,適時停止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鼓勵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主體積極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
二是全面推行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構建以合格證管理為核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模式。
二、關于推進農產品提質增效
(一)明確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的目標任務
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是黨中央對“三農”工作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我部高度重視安全綠色優質農產品的發展,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連續5年穩定在96%以上;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達到3.6萬個,同時涌現了一批知名農業品牌。2019年2月,我部等七部門印發了《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了緊緊圍繞農業高質量發展,堅持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的基本思路,分階段制定了質量興農的發展目標。到2022年,基本建立質量興農制度框架,初步實現產品質量高、生產效率高、經營者素質高、國際竟爭力強,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其中產品質量高就是要求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數量大幅提升,口感更好、品質更優、營養更均衡、特色更鮮明。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登記數量年均增長6%。
下一步,我部將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規劃的目標任務,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發展安全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引導各地將結構優化、質量安全、品質提升、品牌培育、效益提高等作為發展的重要考核指標,引導政策、資金、人才等各方面資源聚合到提高質量效益和竟爭力上來,不斷擴大安全綠色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
(二)夯實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基礎
我部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圍繞優質綠色農產品的產地環境、技術體系、工作平臺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優質綠色農產品發展的基礎支撐。一是通過產地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生態系統構建等手段打造優良農產品產地環境。我部與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強化污染治理、循環利用和生態保護。推進全國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網絡建設,開展土壤和農產品協同監測。二是推廣綠色生產技術,支撐農業綠色、優質轉型升級。2018年,我部印發了《農業綠色發展技木導則(2018一2030年)》,將構建農業綠色發展技術體系作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一項重要任務,提出要依靠科技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加強綠色農產品供給。我部組織專家制定了114項區域性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解決綠色生產技木應用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全國已建成680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種植面積達1.64億畝,促進了綠色食品生產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三是建設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完善監督管理體系。2016年,我部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上線運行了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推動實現農產品源頭可追、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進一步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開展農產品產地環境綜合治理,打造優良產地環境。實施農產品標準化提升工程,構建形成覆蓋農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的標準體系,全面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強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推廣應用,建立準入準出銜接機制,形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新格局。
(三)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內生動力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綠色優質農產品規模總量穩步增長,監管機制日趨完善,產品質量穩定可靠,宣傳推介形勢多樣,品牌影響日益增強,優質優價機制逐步顯現。一是加強宣傳營銷,提升優質農產品品牌價值。我部通過舉辦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等農業展會和產銷對接活動,推介優質農產品,提升優質農產品品牌溢價能力。充分利用《農民日報》《農產品市場周刊》、農業影視頻道、中國農業農村市場信息微信公眾號等媒體集中開展農業品牌宣傳推介。2018-2019年,我部組織開展了主題為“春風萬里 綠食有你”綠色食品宣傳月活動,通過進學校、進超市、進企業、組織展示、宣傳品鑒等形式與消費者互動,增進消費者對綠色優質農產品的了解和關注。二是促進品牌與縣域優勢產業深度融合,提升品牌影響力。圍繞縣域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將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公共品牌與區域品牌有機集合,打造“全鏈條”產業融合模式,“全縣域“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水平。三是建立公共品牌保護機制,提升品牌公信力。我部加強對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的市場監察力度,監察范圍從一線城市逐步擴大到二三線城市,及時整治不規范用標現象,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有效維護了市場秩序。
下一步,我部將進一步創新宣傳營銷方式,利用農業展會、產銷對接會、電商等營銷平臺,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品牌市場營銷,提升品牌市場占有率,促進農產品優質優價。探索建立品牌農產品公共服務平臺,鼓勵發展一批農業品牌建設中介服務組織,提供品牌設計、營銷咨詢等專業服務。全面加強品牌管理和監管,強化商標注冊保護,構建我國農業品牌保護體系,加大對套牌和濫用品牌行為懲處力度,加強品牌中介機構行為監管,完善農業品牌誠信體系,構建社會監督體系,積極推動將品牌信譽納入國家誠信體系。
感謝您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關心,希望今后繼續支持我部工作。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 010-59193156
農業農村部
2019年8月30日